“趣村·港頭”國際青年設計師競賽獲獎公布!
發布時間:2020-12-13
閱讀量:12064次
編者按
2020年12月12日,“趣村·港頭”國際青年設計師競賽評審會”于廣州市成功舉辦。本次競賽由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政府、廣東恒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主辦,廣東恒廣投資有限公司、CBC建筑中心承辦。本次競賽選取兼具地域特色和發展潛能的港頭村實際環境作為基底,以“趣村?港頭”為題、以提升鄉村建筑空間趣味性為核心,面向全球青年設計師征集有創意的空間改造與業態策劃方案。競賽評審會邀請到十余位業界知名專家學者擔任評委。經過評委當日數個小時多輪評圖,最終為本次競賽落槌定音。評審結果備受矚目,接下來就為您揭曉“趣村·港頭”國際青年設計師競賽的獲獎名單!
評審會現場
競賽詳情
COMPETITION DETAILS
港頭村位于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是一座擁有600余年歷史的傳統村落。港頭村的古村落格局和建筑形制保存完好,同時兼具獨特的港灣式田園風光,港頭村至今完好地保存著約2萬平方米的明代、清代和民國古建筑,其中包含民宅、公祠、古橋等功能,是一座“露天的嶺南建筑博物館”。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港頭村基于特有的嶺南文化,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產業,對古村落的空間價值進行發現與創造,打造嶺南特色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
于此背景下,“趣村?港頭”國際青年設計師競賽選取兼具地域特色和發展潛能的港頭村實際環境作為基底,以“趣村?港頭”為題、以提升鄉村建筑空間趣味性為核心、以摒棄大拆大建的建設理念為指導,對傳統建筑進行改造并策劃與之匹配的功能業態。競賽要求參賽者以嶺南地域文化為起點,將作品以最謙遜的方式植入原始村落,以設計的力量推動村落復興,在傳承鄉村生活美學的過程中尋找失去的文化記憶,實現新時代下的鄉村復興計劃。
本次競賽面向國內外40周歲以下(含40周歲)建筑學相關專業的青年設計師、在校師生等以及跨專業、跨學科從業者,征集有創意的空間改造與業態策劃方案。競賽鼓勵參賽者在主辦方所提供選址內自主選點、自發研究。題目與功能自定,但需呼應建筑現狀、場地環境與地域文化,并對可實施性有合理化考慮。參賽作品將有機會落地,具體實施由當地政府決定。
獎項揭曉
AWARDS ANNOUNCED
本屆競賽有來自幾十個國家逾千組知名院校學生以及青年設計師參與報名。最終評委會甄選出一等獎1組,二等獎3組,三等獎8組,優秀獎24組。來自廣東的吳嗣銘、彭偉森、蔡信乾青年設計師的作品《廊外·院內》成為本屆“趣村·港頭”國際青年設計師競賽冠軍作品!
一等獎作品:
《廊外·院內》方案效果圖
設計說明:設計選址于舊村落中心一處坍塌的空地,毗鄰新村,在尊重歷史遺留痕跡的同時,我們試圖運用現代設計語言去融入當代典型的文化、經濟和社會需求,確保這個新的村落中心有新的使用功能,重煥生機。
設計由“環形游廊”和“山水內院”兩部分組成。在保留原有的南北街巷軸線的基礎上,在港頭村中心植入一條主要的環形“游歷”動線,設計采用一個L形界面回應周邊原有建筑:以游廊為展臺,以老建筑為展品,在訪客和老建筑之間產生了一層新的關系。環形游廊圍合出一個山水內院,可成為村民和訪客閑聊、看戲等活動的外部空間場所,三個盒子空間于氣候合適時可將折疊門完全打開,室內外的活動相互流動、交織,可營造出多樣的日常生活場景,使內院成為村民活動的發生器。
▼評委點評:
朱小地
方案中廊外院內的設計以中國傳統文化中內外空間相互轉化,相互依存的觀念,將空地上的功能組織,以廣府民居南北方向的嚴整結構以及串聯東西方向的不同建筑院落的寬度勾連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外內相互轉化,地面與空中相互應和的空間系統,從而使古村落中的活動顯得豐富有趣。村民們也可以通過相得益彰的公共空間體驗從過去到現代反復轉化、拼貼的效果。本方案是在傳統村落中嘗試植入新功能與新空間的有益創新。
王路
獲獎方案選點在坍塌的5號地塊,以廊院空間的巧妙組織,為港頭帶來了嶄新的氣象。方案通過調整、修復現有的空間關系和肌理,嵌入了屬于這個時代的一個新的公共層面,以一種新的方式喚醒了歷史的沉寂,承載著對過往的記憶,并表達了與當今世界的聯系,有趣而富有詩意!
鮑莉
方案以一種詩意的方式來面對村落中一片廢墟的重生,同時尊重了原有空間的尺度與氛圍。在致密的肌理中織補營建出通透輕盈的公共花園,并應用清晰簡約的建構手段表明了時代性。是一份頗具探索與實驗性的、當下的、在場的方案。
張海翱
方案體現出新舊空間的有機結合,在材料的選用、空間特征創新方面充分體現了嶺南建筑的風格特點。
冼劍雄
傳統村落通常存在許多坍塌殘缺的地塊空間。如何充分合理的利用這些空間是目前普遍面臨的問題。本方案就此問題提出了一個好的解決思路,在尊重歷史遺存痕跡的同時,利用靈活多變的現代設計語言,為村民及訪客提供更多功能活動空間。簡約的建構手法和現代的材質與傳統民居形成了很好的新舊對比,賦予舊村以新的活力。
二等獎作品:
#二等獎作品《港頭之窗,光影花盒》
工坊既是村民們勞作生活的場所,也是外界觀看中國鄉村發展概況的視窗。無花果是港頭村村民主要的種植作物,我們希望通過建造一間無花果深加工坊,給予港頭村村民更大的經濟收入的同時,重現昔日人民公社共同勞動的場景。設計通過對港頭村梳式布局形成的聚落肌理的重新演繹,形成7間獨立的生產車間,車間的進退形成了祠堂進制的虛實變化,進退形成的一系列小庭院通過拱門連接,在庭院間穿梭形成觀賞無花果加工工藝的流線,讓工坊成為展示港頭村村民勞作的展示窗。
評委點評:
朱小地
方案完整利用現有的一段老墻,將新的建筑空間躲藏在老墻之后,形成了比例適當的線條空間體量的組合。比較理想的處理了新與舊之間的關系。
肖誠
方案在對村落現狀與肌理充分理解與保護的基礎上,以謹慎得體的態度置入了新的空間,并賦予建筑新的功能。創建了新的當代空間的同時,實現了鄉村振興最為主要的一點——為原居民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和生活質量改善的機會。在建筑學與社會學方面,具有雙重價值與意義。
#二等獎作品《自信的公廁》
擁有獨特古村建筑風貌與景觀的港頭村將會是廣州訪客的優選去處之一。當我們考察其中一些村落改造案例時,發現有一個功能幾乎每個拜訪者都會用到,卻最容易被開發商與設計師忽略的地方——公廁。以一個干凈、有趣味的公廁接待訪客,將會是一種提升村民自信心的方式。
評委點評:
李冀
該方案以針灸式的微介入改造方法,在一片廢棄空地上插入一組簡潔細小的現代結構。不銹鋼材料與舊遺址形成適宜對比,花園體驗式的廁所也成為對村落功能的良好補充。
#二等獎作品《隱山茶室》
方案試圖以最小化改建介入到古老村落的物質結構中。設計地塊建筑的面積較大,空間較為方正,非常適合作為村落的一個公共聚會空間使用,故本方案試圖做一個可以承載各種各樣的公共社交和文化活動的多公共能茶室。設計中保留了舊磚墻并通過輕質結構加固,屋頂可動,外圍護結構也可調整,使得屋內環境可在室內,半室內和完全室外之間自由切換。山墻的設計重新抽象化了特色鑊耳式山墻,并通過漸變的處理將山墻做虛,弱化山墻的厚重感,同時也成為一個內部空間和外部自然環境相聯系的特色窗口。
評委點評:
韓云峰
該方案策略構思巧妙,采用新材料和半通透的設計形式,特別是完全按照傳統建筑斷垣殘壁的輪廓和尺度表達出形式多樣,且當代性極強的理念,很有創意。
三等獎作品:
三等獎作品|《屋頂》
三等獎作品|《飛檐走壁涼茶鋪》
三等獎作品|《港頭文化館》
三等獎作品|《一來一往,不期而遇》
三等獎作品|《空中游廊》
三等獎作品|《巷·屋——由“點”到“線”的新生》
三等獎作品|《港頭食品市場》
三等獎作品|《賦能港頭,激活趣村》
▼更多獲獎信息見完整表單圖
恭喜以上獲獎的小組和設計師!
評審直擊
REVIEW MEETING
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總工程師賴慧芳在致辭中表示,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題中應有之義。站在新時代背景下,廣州市住建局積極開展嶺南特色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創建工作。“趣村·港頭”國際青年設計師競賽作為“嶺南國際建筑師公社”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希望通過本次競賽,借助設計的力量來發現與創造這個擁有600余年歷史的古村落的空間價值,從而激發蘊藏在其中的創造力和生命力,著力將港頭村建設成在全國范圍內有影響力的,有豐富文化內涵、彰顯嶺南特色的美麗鄉村新名片。
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總工程師賴慧芳致辭
廣東恒廣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鋼在為到場嘉賓整體介紹了港頭村基本情況并在致辭中表示,本次“趣村·港頭”國際青年設計師競賽以設計的力量推動港頭村的建設,為港頭村的未來發展提供新思路、新理念。在傳承鄉村生活美學的過程中尋找失去的文化記憶,重建鄉村文化的自信。大師集群設計和青年賽的設計成果只是一個開端,更加值得期待的是未來大師們的作品和青年設計師競賽的作品能夠集結在港頭,未來的港頭村也將成為宜游、宜業、宜居的嶺南歷史文化名村。
廣東恒廣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鋼致辭
本次評審會由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副理事長,CBC建筑中心主任,《城市·環境·設計》(UED)雜志社主編彭禮孝擔任主持及評委,他對競賽背景進行了介紹,并希望本次的設計成果能夠呼應基地現狀需求,為港頭村建設探索具有可實施性的創意方案,助力港頭村的美麗鄉村建設,實現古村的華麗轉身。
CBC建筑中心主任彭禮孝主持
由本次評委會主席,朱小地工作室創始人、主持建筑師朱小地宣讀評審規則后,評審環節正式展開。十余位評委經過熱烈討論與幾輪嚴格篩選,評選出最終獲獎名單,并對入選作品予以評價。
評委會主席朱小地
評選現場直擊
隨著評審會的結束以及獲獎作品的評出,“趣村·港頭”國際青年設計師競賽已接近尾聲,來自世界各地設計師的參賽作品在本次競賽中大放異彩,為港頭村未來的建設發展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
想要一覽本屆競賽獲獎作品全貌的小伙伴請關注Q-City官方微信公眾號,在接下來的幾期會為您帶來獲獎作品的詳細解讀。沒有獲獎的參賽者也不要灰心失望,期待在下屆競賽中能遇見更加優秀的你們!
評委會成員
-評審委員會主席-
朱小地朱小地工作室創始人、主持建筑師
-評審委員會評委-
王路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鮑莉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
彭禮孝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副理事長,CBC建筑中心主任,《城市·環境·設計》(UED)雜志社主編
冼劍雄廣州市冼劍雄聯合建筑設計事務所執行合伙人、主持建筑師,廣州瀚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總建筑師
李冀原地建筑創始人、主持建筑師
肖誠深圳市華匯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總建筑師
張海翱上海交通大學建筑學系副教授,'Oumoumou奧默默設計創始合伙人
韓云峰中林候鳥旅游規劃設計院(北京)有限公司
鄭文驊鄉村自然中心創始人
陶能原寧夏沙坡頭旅游景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廣州市花都區人民政府
廣東恒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承辦單位-
廣東恒廣投資有限公司、CBC建筑中心
-協辦單位-
中共廣州市花都區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領導小組辦公室
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人民政府
-學術支持-
全球城鄉創新發展研究中心
-媒體支持-
《城市·環境·設計》(UED)雜志社
-獎項設置-
一等獎1組
獎金10萬元人民幣(含稅)+獲獎證書;
二等獎3組
獎金3萬元人民幣(含稅)+獲獎證書;
三等獎8組
獎金1萬元人民幣(含稅)+獲獎證書;
優秀獎若干組,獲獎證書
獲獎作品將有機會在當地落地實施,具體實施將依據當地政府的決議。
獎金不包含方案深化及施工費用。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www.uedmagazine.net/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2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