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靈魂在路上,
有想法/有創意/有故事/有膽量
一起來浪!
...浪里個浪...
漢唐時,成都是南絲綢之路的起點,絲綢、蜀錦、漆器、瓷器等,從成都往西進入邛崍、雅康,通過滇緬,轉入印度和東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各個國家。
「清乾隆·董邦達繪制的溫江縣山水行勝圖」
「四川大學圖書館藏」
成都西出,蘇坡橋是必經之路。宋元至明,成都西郊一帶依然是富庶之地,此處位于成都平原的中心,在農工商貿易往來方面具有較強的城鄉連接與輻射能力。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房地產開發中,成都西郊周邊田野里曾有大量宋代磚墓出土,這也能夠說明成都西郊一帶在宋代也是人居密集地。溪畔景如畫,雅俗多游賞,南宋詩人,曾任蜀州通判的陸游留有“客報城西有園賣,老夫白首欲忘歸”的詩句。
(圖片來源:巴風蜀韻公眾號)
成都西郊(原西窯村一帶)一帶曾以燒窯著稱,至少在漢代就有此營生,當時城西外過蘇坡橋場的道路就被稱為“黑窯街”。至今這里還有“西窯”的地名。
(圖片來源:巴風蜀韻公眾號)
黃沙泥深度層積,土質細軟黏度高,這里的泥土很適合窯器燒制成型。1996年,考古工作者對蘇坡鄉西窯村處發現的24座東漢、蜀漢時期的墓葬進行了勘探發掘,出土了大量陶罐、陶倉、陶俑等陶質器物。這些陶質器物很有可能就產于本地。
兩千年來,特別是明清時期,通過陸路與水路,本地陶罐、磚瓦等窯制品的貿易通達川西平原各地,成都西郊也成為遠近鄉民與商人常來常往的地方。
雙新路社區成立于2004年11月,位于青羊區光華街道轄區,東起雙新南路、雙新北路,西至三環路三段,北起蘇坡西路,南至瑞聯路,共涉及10條街道,面積約0.6平方公里。現有12個物管院落,5個居民安置院落。2所小學,4所幼兒園。
一、征集時間
2021年2月10日——2021年3月28日
二、征集對象
1、所有關心、支持青羊區光華街道社區發展,且具有一定廣告創意和美術設計基礎的個人和機構,社會在職設計師、業余設計愛好者均可以個人或團體名義參與本次活動。
2、光華街道及下轄各村(社區)、樓盤小區鄰里街坊全體居民。
3、各大高校在校學生。
三、設計IP要求
(一)內容要求
1、設計風格和類型不限。蘊含西窯特色,歷史文化底蘊和建設發展新風貌。易于辨識、易于理解、符合大眾審美,方便應用,自然協調,和諧相融。
2、IP設計體現社區發展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交互共生的理念。設計主題突出、形象鮮明、簡潔明快、寓意深刻;構思新穎、藝術感強,具有延展性和視覺遐想空間,融合美學和創意結合的設計理念。
3、展現西窯載地文化特色、創新發展的好勢頭、新氣象,激發文創事業發展騰飛的美好愿景。
(二)設計標準
1、IP形象設計可采用單色、雙色表現,以及多色表現。
2、IP形象每份設計方案需提供設計圖、標識矢量源文件、200字以內設計說明。
3、IP形象設計采用卡通形象或文字圖案組合形式。在圖案中須體現中文“西窯集創”全稱或拼音字樣。
4、IP形象設計稿須附注主色標、輔助色標,顏色模式為CMYK。
5、IP形象設計稿件稿件的圖像文件尺寸要求大于800×800像素。單個文件最大不超過1.5MB。
四、投稿說明及參與方式
1、電子郵件(文件不要超過3MB)。來稿請附作品含義說明,注明“西窯集創”IP形象征集稿”。并請注明姓名、詳細地址、聯系電話、電子信箱。
2、手繪稿、電腦打印稿郵寄(限定A4/A3)。
3、電腦光盤郵寄(格式:圖像JPG、PNG、TIF,矢量圖car、AI)。
五、版權說明
(一)所有參加“西窯集創”IP形象征集活動投稿的選手須承諾投稿為原創作品,一經發現將否決參選資格,因版權爭議的一切侵權糾紛法律責任由投稿人自負。
(二)所有參加“西窯集創”IP形象征集活動的投稿一經中選定稿,其知識產權歸屬青羊區光華街道辦事處所有,未經合法許可不得擅自使用。
六、獎勵設置
(一)最佳創意獎6名。
(二)最佳視覺獎6名。
(三)最佳人氣獎6名。
七、評選程序
(一)青羊區光華街辦事處組織成立“西窯集創”征集評委會。評委會經過評選產生出入圍作品。
(二)青羊區光華街道辦事處通過第三方微信平臺、信息平臺進行公告最終中選“西窯集創”IP形象。
八、其他事項說明
(一)所有征集者均同意其選送作品參與“西窯集創”IP形象的競選程序和方式,報送作品恕不退稿。
(二)來稿不得一稿多投,如因知識產權或其他法律問題后果自負。
(三)本次“西窯集創”IP形象征集活動解釋權歸青羊區光華街道辦事處。
九、聯系方式
來稿請寄:疫情期間采用線上投稿
郵編:610000
聯系人/電話:/劉老師
/謝老師
指導單位:
青羊區委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
青羊區文學藝術屆聯合會
特別感謝:
巴風蜀韻——徐平,教授、巴蜀文化學者,。1974年插隊落戶于四川廣元清水鄉;1982年畢業于南京理工大學;1988年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曾先后在多家國防企業與院所就職,后定居于成都在高校從事經濟學與管理學等學科的教研工作,期間先后發表專業論文數十篇,編著出版教材若干,另著有《秋月春風》、《寒泉雅弄》等散文集與詩集。近十多年來,徐平以四川地區古鄉鎮和傳統村落為考察對象,在田野調查和文獻考覽的基礎上,對四川古鄉鎮的歷史和巴蜀鄉土文化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