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活著的城市歷史。城市中的歷史建筑作為承載城市記憶的容器,記錄著城市的變遷,彰顯著城市的氣質,傳承著城市的文脈。推動歷史建筑的保護與利用,妥善處理好與城市更迭發展的關系,注重城市歷史文脈的延續,成為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課題。
2020年11月,江蘇調研時對修復利用歷史文化空間、傳承延續城市歷史文脈提出了新要求。為進一步推進南京歷史建筑的保護與利用,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共同發起主辦“歷史建筑活化利用建筑設計方案競賽及伙伴計劃”,聚焦南京城市歷史建筑的保護更新與合理利用,面向國內外進行方案征集并擇優付諸實施,旨在通過“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打造培育有故事、有內涵、有影響、有效益的歷史建筑活化利用試點,并形成模式進行推廣,以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像對待‘老人’一樣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家國情懷”。
01
競賽主題
文都煥新·建筑可讀
Literature glows.Architecture Reflects.
南京,既是“美麗古都”,坐擁豐富的歷史建筑資源;也是“天下文樞”,自古至今與文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2019年10月31日,南京成功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成為中國首個“世界文學之都”。發揮建筑與文學資源的雙重優勢,以文學提升城市空間的內涵價值,濃厚城市整體文學氛圍,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城市發展與人民美好生活相協調,將對提高南京的城市首位度、展示文化軟實力、推動歷史文化名城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本次競賽以為“世界文學之都“—南京而設計為宗旨,以“文都煥新·建筑可讀”為主題,旨在將城市文學特色融入歷史建筑的保護與利用,提高歷史建筑合理利用水平,創新活化利用路徑,充分發揮歷史建筑價值特色;同時,通過活化、利用路徑探索建設分布式文學空間,服務市民,面向國際,發揮“文學之都”的引領帶動作用,高標準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文學之都”,更好地服務南京“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建設。
競賽邀請知名學者、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建筑歷史及理論研究所汪曉茜教授擔任學術指導,圍繞大校場機場暸望塔和第二機床廠大廠房28號樓的建筑活化利用,面向國內外開展方案征集。評審階段將邀請在歷史建筑保護利用方面具備專長和影響力的建筑師、學者,文化領域知名人士,活化利用建筑持有者以及市民代表共同評議,營造一個開放多元的參與環境。優秀方案將獲得表彰獎勵,并由競賽支持單位(歷史建筑活化利用伙伴)擇優付諸實施。希望以競賽為抓手,搭建政府、企業、設計群體以及廣大市民的開放合作平臺,發揮多元主體在歷史建筑保護與利用方面的積極性,探索過程共創、成果共享的可持續保護與發展模式,促進南京市歷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推動城市更新,增強市民的幸福感。
02
組織單位
主辦單位
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
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支持單位
南京市文學之都促進會
金地商置江蘇公司
南京金基集團
南京金陵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
學術支持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汪曉茜工作室
執行單位
南京創意設計中心
03
競賽流程
①方案征集
2021年3月23日-2021年6月13日(征集截止)。
②現場踏勘及答疑交流
2021年3月下旬-4月上旬,組織點位踏勘及答疑交流活動。
③方案評審
2021年6月下旬-7月,組織專家評審和網絡投票。入圍方案將入選“2021年南京創意設計周”進行全市巡展。
④成果表彰
2021年9月,對獲獎方案進行頒獎表彰,獲獎方案將入選“南京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作為歷史名城建設成果進行展示宣傳。同期,對競賽成果進行總結匯編,形成南京市歷史建筑活化利用的創新路徑與實踐示范案例。
04
競賽報名
參賽對象
本次競賽面向全社會廣泛征集,設計單位、獨立設計師、在校師生以及社會人士均可參賽。參賽者可為個人、團隊或單位。已實施的作品、已參加過其它競賽或發表過的作品不得參賽。
參賽報名
①公眾號報名
參賽者可于2021年3月23日起,進入大賽官方微信平臺“南京創意設計中心”(微信號:NDC-CHINA),后臺回復“歷史建筑活化利用報名”獲取報名材料下載鏈接。
②官網報名
參賽者可于2021年3月23日起,前往南京創意設計中心官網(http://www.ncdc.org.cn/)下載報名材料及參考資料。
③報名截止
參賽者須在2021年6月13日24時前(征集截止日期)將報名表和參賽設計方案一并發送至郵箱:lishijianzhu ncdc.org.cn,并在郵件主題中注明“南京歷史建筑活化利用建筑設計方案競賽”字樣。
05
設計任務(總則)
1.主題解析
本次競賽以文學為內容、以歷史建筑為載體,為南京高標準建設“世界文學之都”打造分布式文學空間,并探索歷史建筑保護與利用的創新路徑。競賽選取南京市兩處已登錄的歷史建筑作為設計對象,參賽者可任選一處歷史建筑進行活化利用的方案設計并從后期運營角度對空間的內容配置和使用計劃提出策劃理念。
2.競賽要求
2.1設計要求
設計對象
①南京大校場機場瞭望塔(歷史建筑公布序號NJ0155)
區位
基地
建筑外觀
建筑室內
②第二機床廠大廠房28號樓(歷史建筑公布序號NJ0039)
區位
基地
建筑外觀
圖片
建筑室內
參賽者從中挑選一處歷史建筑進行改造設計并進行活化利用運營方案策劃。組委會將提供兩座建筑的現狀資料,包括地形圖、平立剖面、現場照片和視頻,歷史建筑保護圖則、地塊及周邊概況以及其他參考文件,參賽者可自行下載參考。
功能要求
歷史建筑改造利用后的主要功能類型將包括但不限于:①城市閱讀空間;②文學展示空間;③文學交流和教育空間;④文學創作和創意空間;⑤文學體驗空間等。參賽者應根據歷史建筑的規模和空間特色,可選擇上述一種類型或多種類型進行組合,并在滿足文學活動的主要功能基礎上,合理配置其他相關輔助空間。
設計原則
歷史建筑改造利用一方面要遵守相關規定,對保護圖則上的重點保護部位和區域宜參照“原真性、最小干預、可識別性、可逆性、利用服從保護”等原則進行修繕保留,充分發揮歷史建筑的文化展示和傳承價值;另一方面,要實現保護與利用的統一,創新思路,積極探索活化利用的多樣途徑,實現”為文學之都而設計”的競賽主旨。
設計要求
①建筑及其周邊場地設計應結合所處區域統籌考慮交通、環境、風貌等的整體性和協調性;
②建筑設計應遵循歷史建筑保護利用的相關要求,開展的優化、活化利用方式不得破壞價值要素,減損建筑價值;
③鼓勵對活化利用策略和技術路徑的創新探討,空間利用方式的策劃上應具備前瞻性與可操作性;
④貼近“為文學之都設計”的主旨,考慮新舊共生和空間植入的可能性;
⑤體現人性化、生態化和協調性理念,滿足歷史建筑再利用需要的結構安全、節能等方面需求。
*針對兩處歷史建筑的補充設計要求參見報名資料附件1。
2.2成果要求
①圖面表達內容
建筑總平面(含周邊場地的交通、景觀布置)、建筑平立剖面圖,以及適當的分析圖、建筑透視效果圖、表達設計意圖的局部透視或大樣示意圖等,表現形式不限;策劃分析和活化利用方案的說明,300字以內;設計說明包括但不限于設計依據、設計理念,500字以內。
注:圖面上不得出現任何反映設計者身份的信息,如出現則取消參賽資格。
②圖面排版要求
提交作品的最終成果為電子版,格式為PDF或JPG,尺寸大小841mm(W)*1189mm(H),圖片精度不低于300DPI。版面數量限為1張,排版形式為豎排版。
2.3參考資料
附件1-兩處歷史建筑的補充設計任務書
附件2-兩處歷史建筑現狀情況及背景資料(含地形圖、測繪圖紙、歷史建筑所屬地塊及周邊規劃介紹等)
附件3-兩處歷史建筑保護圖則
附件4-其他參考文件,包含《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南京歷史建筑保護告知書》制度管理辦法、《南京文學之都建設規劃綱要(2020-2023)》。
06
評審及獎項
1.專家評審(第一輪)
2021年6月下旬,召開第一輪專家評審會,根據兩處點位,各評選出15件入圍作品,共計30件入圍作品。
2.網絡評選
2021年7月上旬至7月中旬,發布入圍作品,進行網絡投票。同期,入圍作品在全市公共空間進行展覽展示,邀請市民參與評議。
3.專家評審(第二輪)
2021年7月下旬,召開第二輪專家評審會,綜合專業意見及大眾選擇,評選出優勝實施獎作品若干、優秀方案獎作品若干。優勝實施獎作品將由支持單位付諸實施。
4.獎項設置
競賽設置“優勝實施獎”和“優秀方案獎”若干。其中,“優勝實施獎”獎金7萬元/件,“優秀方案獎”獎金2萬元/件。優勝實施獎將由對應的產權主體即競賽支持單位付諸實施。
優勝實施獎獎金人民幣7萬元/件
優秀方案獎獎金人民幣2萬元/件
注:以上獎金均為稅前;
其他獎勵:
①獲獎者及設計方案將進行公布、表彰及展示;
②優勝實施獎獲獎方案將由對應的支持單位進行實施落地;
③獲獎者將由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優先推薦參與歷史建筑活化利用相關項目。
07
注意事項
1.參賽者須如實填報報名信息,并全面響應活動要求。單位參賽,需在報名表中加蓋公章;個人參賽,需在報名表中簽名,否則取消參賽資格。報名表以掃描件或照片等電子文件的形式提交。
2.參賽者應按要求完成設計任務,每個參賽主體每個點位僅限報一個方案,提交作品必須完整,如有缺漏則視為參賽作品無效。如有多報方案者,取消參賽資格。
3.獲獎作品版權由設計者與大賽組織方共同擁有,后續深化實施時,支持單位可委托原設計者進行方案及施工圖深化設計,也可另行委托其他設計單位進行深化設計;未入圍作品版權歸設計者所有。
4.競賽主辦單位對競賽規則具有最終解釋權。
08
聯系咨詢
咨詢熱線
025-58505301
*周一至周五9:00-17:30
聯系郵箱
lishijianzhu ncdc.org.cn
關注“南京創意設計中心”
獲取競賽報名資料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nlZFrt6ASq0pTgvofxZU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