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龍杯”未來直升機設計大賽作品展示
發布時間:2023-10-06
閱讀量:4035次
第三屆“云龍杯”未來直升機設計大賽
在天津直博會的現場舉行了頒獎儀式
極具未來設計感與美感的作品
吸引了大量現場觀眾駐足
航空工業直升機所總設計師鄧景輝
為獲獎選手現場頒獎!
獲獎作品展示
一等獎
“哪吒”號探火無人機
吉林大學丁珊珊
作品介紹:
“哪吒”號是具有旋翼及固定翼兩種飛行模式的無尾式布局火星探測無人機,采用微型核反應堆作為動力來源,集成了仿生變形機翼、柔性蒙皮、智能流道操縱等先進技術,能夠隨運載火箭部署到火星,能夠完成復雜環境下長時間的火星探測任務。
二等獎
橙之翼
航空工業航宇翟紅軍
作品介紹:
“橙之翼”未來旋翼飛行器設計靈感源自于“蜻蜓點水”,是一款面向未來救援場景的水陸兩棲旋翼飛行器。采用前掠翼、旋翼組合式寬體布局形式,前掠翼翼尖部和尾部為可傾轉涵道式旋翼,可實現多自由度傾轉。三組旋翼均為涵道共軸雙旋翼形式,呈三角形分布,寬體機身掛載機腹式可收放漂浮救援艙。
扶搖-23
鄭瑩、劉仕奇、陳英
作品介紹:
扶搖-23的設計參照了魔鬼魚(蝠鲼)造型:機體扁平,模仿胸鰭設有兩處固定進氣口,并有細長的尾部結構。基礎形態類似固定翼飛機,機翼靠近機身處嵌有螺旋槳,由發動機帶動工作,同時螺旋槳可繞軸傾轉。扶搖-23配備有先進的感知和監控系統,有自主導航和避障能力,具備快速響應和迅速部署的能力。
三等獎
跨介質飛行器
中山大學“會游泳的大雄鷹”團隊
作品介紹:
“潛鷹”號是具有多運動模式的空海跨介質飛行器,它具備跨域、連續執行任務的能力,采用傾轉-滑撲動力布局、壓載水艙和傾轉機翼配合實現浮力-俯仰耦合控制,可以在空中飛行、反復出入水、水下機動、水下滑翔、撲翼推進,實現大范圍、快速的部署和轉移,并對目標進行多方位探測、跟蹤和監視。
巨齒鯊
沈巖、廖海濤
作品介紹:
“巨齒鯊”傾轉旋翼機采用槳/涵復合驅動模式,直升機模式展開旋翼槳葉,利用渦軸發動機直接驅動旋翼系統,并與油電混動涵道共同提供升力,飛機模式將旋翼槳葉折疊在涵道外側,采用油電混動涵道提供飛行動力。相對傳統傾轉旋翼機,縮小了旋翼的迎風面積,進一步提高飛行速度。
無影
航空工業直升機所“龍旋風”團隊
作品介紹:
“無影”復合旋翼無人武裝直升機系統由涵道式共軸主旋翼、撲翼機翼、矢量噴氣式發動機、察打一體武器系統、復合式薄殼機身組成。懸停低速飛行時,矢量發動機推力、主旋翼升力、撲翼的升力共同作用使“無影”平穩上升,高速前行時,共軸雙旋翼和撲翼轉換的機翼來提供升力。
來源|航空工業直升機所、中國航空報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7ojoE2LYAdmfPBOJIEtn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