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創新都市營造”2023上海基礎設施設計競賽結果揭曉
發布時間:2023-12-14
閱讀量:4363次
上海考察時強調,上海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充分發揮龍頭帶動和示范引領作用。為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上海市規劃資源局2023年5月發布《關于堅持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基礎設施品質的指導意見》,并組織開展了基礎設施“集成創新都市營造”系列活動。2023年8月,2023上海基礎設施設計競賽啟動,經過為期4個月面向國內外征集方案,對收到的400余件作品進行了2輪專家評選,獲獎結果已經揭曉并公布。
公眾參與,廣泛多樣
本次競賽由市區規劃資源部門聯手搭建推進平臺,由城投集團、申通集團、申鐵公司、機場集團、上海電力、上海燃氣及各區項目建設主體聯合主辦,具有實操性和挑戰性。設計對象全覆蓋,涵蓋分布于本市各區的市政場站、橋梁通道、軌交站點、美麗街道、驛站用房等5種類型30個基礎設施。設計任務書聚焦城市整體空間,融入地區風貌景觀,注重基礎設施轉型,考慮社區落地實施,引導設計師提出符合時代發展的創意作品。
本次競賽對參賽人不設門檻,吸引海內外知名設計機構、高等院校、獨立設計師等各種類型參賽隊伍積極參與,推動了規劃、市政、建筑、景觀多專業設計師跨界交流,設計視野國際化,為上海基礎設施設計聯盟廣納英才創造條件。
大師評選、專業公正
競賽邀請了全國勘查設計大師領銜,建筑、景觀、藝術、市政等多專業跨領域知名學者進行兩輪評選,過程中綜合考慮品質提升、功能造價、可實施性等多種因素,鼓勵建設單位后續可以采納優秀方案深化設計、實施落地。指導單位、招標公司和技術支撐團隊全程跟蹤,程序規范、公平公正,為上海基礎設施專家評審制度進行了有益的試點探索。
按照創意性、在地性、專業性、實施性原則進行多方案比選,從海選入圍作品中共評選出一等獎27名,二等獎30名,三等獎117名。獲獎名單已在政采網http://www.ccgp.gov.cn;
科技園http://www.bkpmzb.com;
中招網https://bulletin.cebpubservice.com;
國招網https://www.shabidding.com發布。
獲獎者不僅包括華東院、中建院、同濟院等知名傳統設計機構,還涌現出高校青年教師團隊、個人設計師等行業新星。獲獎作品不僅滿足了基礎設施自身功能,還進一步展現高科技時代風尚,增添優美濱水韻律,與歷史風貌鏡像成趣,讓人對即將煥然一新的城市新面貌充滿期待。
行業升級,管理轉型
競賽轉變了傳統行業設計模式,在工程工藝的技術基礎上,集成創新提升設施品質內涵,助力地區高質量發展。管理部門倡導的《指導意見》和“設計十條”,得到了眾多傳統市政設計行業及大型設計機構的大力支持,市政總院、華建集團、上海電力設計院、上海水利院等紛紛獻計獻策、引進多專業人才。通過鼓勵跨行業融合設計,同濟大學、上海大學、上海交大、華南理工等高校青年建筑師團隊,以及民營設計機構、建筑設計師、景觀藝術家積極關注和響應競賽號召,切實推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藍圖。
競賽豐富了規劃管理模式創新,有力帶動基礎設施周邊地區城市發展。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的定位,通過競賽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安全韌性城市等國家戰略,結合城市更新、15分鐘生活圈社區、綠色低碳等本市重點工作,加強與建設單位、屬地政府的溝通協調,助力本市加快建設一批品質卓越、文化彰顯、高效實用、低碳韌性、數字智能的新時代基礎設施示范工程。
融合地區、溫暖城市
競賽獲獎作品在滿足基礎設施功能工藝、結構安全要求上,整體提升了建筑景觀設計水準,擴大了社會影響力。
融入地區發展,基礎設施從城市整體空間入手,與周邊地區功能和環境品質同步研究、協同設計,尊重歷史風貌、塑造地區景觀。獲獎作品有些融入了地區功能和規劃定位,有些成為可漫步、可閱讀的城市家具,有些隱身風貌區、與歷史建筑相映成趣。
落實“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設置“美好生活盒子”。利用軌交站點、人行天橋、河流泵閘等基礎設施,為“15分鐘社區生活圈”增添便民服務設施和公共開放空間,更好地改善人們的生活空間,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聚焦綠色低碳,運用地勢變化與生態屋頂相結合,采用光伏屋頂、可發電金屬幕簾、廢塑料再生板等為主要材質,不僅為城市節能減排達到更好的碳匯效果,還創造出具有時代美感的基礎設施新形式,為高質量發展注入科技與生態含量。
近期,獲獎作品已面向大眾在上海設計中心南館展出,展期將延續至12月底,歡迎團隊和個人預約前往參觀。地址:黃浦區保屯路433號云臺廳,預約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魯老師許老師)
(供稿:市政處)
https://mp.weixin.qq.com/s/wQ0B-iMRq6oQ4J6Guj2Y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