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我省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壯大文化旅游創意產業,根據省主要領導提出的“六好”要求,滿足游客“好買”的購物需求,提供更豐富、更優質、更具特色的文化和旅游商品,省文化和旅游廳擬于今年8月-10月主辦首屆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
一、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
承辦單位
山東省旅游商品開發服務中心
山東博物館
山東省文化館
協辦單位
山東省旅游行業協會
山東省文化創意設計行業協會
二、活動安排
? 作品征集
? 評審及頒獎典禮
? 獲獎作品展示
三、地點及時間安排
地點:泰安
報名截止時間:2019年9月20日
評審頒獎典禮時間:2019年10月8-13日
巡展時間:2019年10-11月
四、活動主題
好客山東·山東有禮
五、參賽范圍
實物商品類
? 參賽主題一:“好客山東”
參賽商品必須為實物,體現“好客山東”文化特征,具有地域特色,包括特色旅游商品、工業化商品、文創商品、農副土特產品、工藝品、旅游裝備和戶外用品等特色文化和旅游商品。
? 參賽主題二:“海洋文化和旅游商品”
參賽范圍為具有海洋元素的文化和旅游商品。產品須有注冊商標和相關生產銷售許可證明,種類豐富且成系列化,鼓勵利用高新科學技術。
設計創意類
? 參賽主題一:“文博山東”文創商品
由山東博物館、山東省文化館提候若干文化符號圖形,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相關文創產品設計。作品可以是設計稿也可以是實物。
? 參賽主題二:“山東有禮”文創商品
參賽的設計作品須有“山東有禮”形象標識,結合旅游城市地域文化、景區特色和人文特征,具體形式不限,以設計稿、模型、樣品等形式呈現。
六、參賽要求
參評商品的零售價格不超過5萬元,重量不超過10公斤,體積不宜過大。
同一材質、工藝的參賽作品可合并成一個系列報名參賽。
已經在歷屆山東省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中榮獲金、銀、銅獎的作品不得參加本次大賽。
七、獎項設置
主題獎項
? 實物類作品設金獎10個、銀獎20個、銅獎30個。
? 設計創意類設金獎3個、銀獎6個、銅獎10個。
? 大賽設優秀獎、優秀組織獎若干。
獲獎回報
? 金、銀、銅獎、優秀組織獎由省文化和旅游廳頒發獲獎證書和獎杯,優秀獎頒發獲獎低書。
? 評審結束后,所有獲獎作品將在省博物館、省文化館等進行巡展;金獎作品將在相關官方宣傳平合上做專題宣傳。
八、報名要求
所有參賽作品嚴格按照要求提交參賽資料。參賽資料包括:
實物商品類作品
1
|
提供商品實物、電子報名資料(參賽報名表word版、參賽作品匯總表word版)和書面報名資料(每件參賽作品的報名表和作者身份證復印件)。
|
2
|
實物商品類作品報送以市為單位,由各市統一填寫參賽作品匯總表。報名資料電子版于9月1日前發送至組委會郵箱[email protected],不接受無電子報名資料的實物作品參賽。作品實物和書面資料于9月20日前送至收件地址(具體收件地址另行通知),不接受單獨報送。 |
創意設計類作品
1
|
創意設計作品為設計稿的,只需報送電子版設計稿和報名資料(參賽報名表word版、參賽作品匯總表word版和作者身份證照片),紙質版由大賽主辦方統一打印。報名資料電子版于9月1日前發送至組委會郵箱[email protected]。
|
2
|
電子版設計稿大小尺寸為A3、分辨率不低于300dpi;設計稿正面需注明作品名稱和簡要的設計說明,但不得出現任何個人信息。設計稿像素太低或出現個人信息的,將不得參加評審。
|
3
|
創意設計作品為樣品或模型的,需按照實物作品要求報送。 |
九、大賽相關事項
參賽商品評選實行專家現場評審的方式
所有參評作品應符合以下特點:
地域文化性
地域文化特色突出,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充分體現旅游目的地文化特色、資源特點和特征,具有一定的紀念性或記憶性。
市場性
價格定位合理,能夠被市場認可。
實用性
設計合理、方便使用、美觀、安全、綠色環保。
創新性
產品設計創意新穎,鼓勵傳統工藝推陳出新,應用高新科技。
工藝性
工藝精良、制作精湛、用材合理、適宜量產。符合相關產品的國內外技術質量標準和安全標準(通過標準認定的以證書為準)。
示范性
注重傳統與現代、文化與科技、地域性與實用性的結合,能夠引導文化和旅游商品的消費取向和流行趨勢。
重要提示
參賽作品知識產權仍然屬于原作者,但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山東省旅游商品開發服務中心擁有對大賽成果在公眾媒體上宣傳的權利。參賽作品侵犯他人權利的,責任由參賽作者負責。
十、展示活動
所有作品將在2019山東·泰山旅游商品與裝備博覽會期間展示。獲獎作品將在山東博物館和省文化館進行專場展示。相關參展事宜另行通知。
十一、聯系方式
聯系人:李曉麗 邵連慶 孫旭東
電話:0531-82676202/41/33
首屆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參賽報名表
首屆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參賽作品匯總表
http://whhly.shandong.gov.cn/art/2019/8/14/art_70730_6952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