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背景情況
距離2016年的熊本地震已經有3年多了,熊本縣在那次地震的短短28小時內遭遇了兩次震度7級的地震,地震造成了49死,1458傷的傷亡后果。地震過后,熊本縣在日本國內外的支援下,開始了穩步推進震后重建復興的工作。為防備今后不可預測的大規模災害,并將熊本地震的記憶、經驗和教訓傳給后世而舉辦了此次競賽。不僅僅是對熊本縣,更需要向國內外傳達這些信息,這是經歷過熊本地震后,大家的責任和義務。
基于該縣擁有范圍廣泛的地震災區的現實情況,例如在該縣各地出現的斷層,以及留下熊本地震痕跡的文化和交流設施等。在開展地方重建活動的基地,熊本地震和地震博物館正被發展為一個“走廊式”的野外博物館,它成了一個聯系這些內容的旅游設施。
熊本地震災害博物館作為阿蘇地區的核心基地,與地震遺址地表地震斷層以及舊東海大學阿蘇校舍1號館相鄰,配備了展示學習功能、教育功能、交流功能、綜合窗口功能的設施。在整理準備時,從熊本地震遺留下來的象征性的地方,展示受害者的親身經歷和熊本地震得到的教訓、自然奇觀等各種各樣的信息。
熊本地震災害博物館設計競賽在去年10月4日發起,由伊東豐雄擔任了競賽的評委主席,競賽共收到了41份參賽作品。經過兩輪的評審,在今年2月12日,宣布了最終的結果,大西麻貴+百田有希/o+h和産紘設計組成的團隊贏得了競賽。伊東豐雄評價獲勝方案時說:“它在結構上是大膽而新穎的,設計概念也因此得到了準確表達。”
競賽獲獎情況
最優獎
大西麻貴+百田有希/o+h,産紘設計
©大西麻貴+百田有希/o+h,産紘設計
©大西麻貴+百田有希/o+h,産紘設計
©大西麻貴+百田有希/o+h,産紘設計
©大西麻貴+百田有希/o+h,産紘設計
©大西麻貴+百田有希/o+h,産紘設計
©大西麻貴+百田有希/o+h,産紘設計
©大西麻貴+百田有希/o+h,産紘設計
©大西麻貴+百田有希/o+h,産紘設計
©大西麻貴+百田有希/o+h,産紘設計
©大西麻貴+百田有希/o+h,産紘設計
©大西麻貴+百田有希/o+h,産紘設計
獲勝的設計提案用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處理手法,一片動態的大屋頂覆蓋了博物館的展廳和設施,這片屋面依據參觀路徑的走向,同時巧妙地劃分了室外空間。屋面下方,半開放、封閉和開放空間進行了合理的組織。起伏的屋面是對地形的一次模仿,讓建筑能夠與周邊環境融合在一起。
根據設計方案,半室外通道的一端將連接到地震發生地點一號樓的建筑物。連接設施兩端的距離約150米。中心還設置了一個廣場,以使其成為交流空間。博物館共設有三個展廳提供展覽和教學。除此之外還有講廳向觀眾展示地震的產生原理,并有和地震相關的體驗性的展覽。
優秀獎
Atelier Bow-Wow·國際開發顧問設計共同體
©Atelier Bow-Wow·國際開發顧問設計共同體
©Atelier Bow-Wow·國際開發顧問設計共同體
©Atelier Bow-Wow·國際開發顧問設計共同體
©Atelier Bow-Wow·國際開發顧問設計共同體
©Atelier Bow-Wow·國際開發顧問設計共同體
©Atelier Bow-Wow·國際開發顧問設計共同體
©Atelier Bow-Wow·國際開發顧問設計共同體
©Atelier Bow-Wow·國際開發顧問設計共同體
©Atelier Bow-Wow·國際開發顧問設計共同體
©Atelier Bow-Wow·國際開發顧問設計共同體
佳作獎
Contemporaries
©Contemporaries
©Contemporaries
©Contemporaries
©Contemporaries
©Contemporaries
©Contemporaries
©Contemporaries
©Contemporaries
©Contemporaries
©Contemporaries
©Contemporaries
佳作獎
乾久美子建築設計事務所
©乾久美子建築設計事務所
©乾久美子建築設計事務所
©乾久美子建築設計事務所
©乾久美子建築設計事務所
©乾久美子建築設計事務所
©乾久美子建築設計事務所
©乾久美子建築設計事務所
©乾久美子建築設計事務所
©乾久美子建築設計事務所
佳作獎
archiscope·Schenk Hattori設計共同體
©archiscope·Schenk Hattori設計共同體
©archiscope·Schenk Hattori設計共同體
©archiscope·Schenk Hattori設計共同體
©archiscope·Schenk Hattori設計共同體
©archiscope·Schenk Hattori設計共同體
©archiscope·Schenk Hattori設計共同體
©archiscope·Schenk Hattori設計共同體
©archiscope·Schenk Hattori設計共同體
©archiscope·Schenk Hattori設計共同體
©archiscope·Schenk Hattori設計共同體
©archiscope·Schenk Hattori設計共同體
©archiscope·Schenk Hattori設計共同體
©archiscope·Schenk Hattori設計共同體
©archiscope·Schenk Hattori設計共同體
©archiscope·Schenk Hattori設計共同體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73650975&ver=4287&signature=8SBMl7CDXhZQps0FoTiZWAFLk0PUjU7fYOQv5Oklh0RdL1nv24wehmXVORDjAikUjNMktYRaW2vPDP9GfqgHflqhYvgWIz2bZbnmbygbfBG8vRfmzEyjuh373UjyqJhQ&ne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