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發展,搭建中國環境藝術設計的優質學術交流平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構筑中國人的美好生活圖景。中國美術家協會定于2020年10月在山西舉辦第九屆“為中國而設計”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暨學術論壇。
本次大展暨學術論壇秉承“為中國而設計”的理念,結合新時代設計領域的民生關切和社會熱點,將主題定為環境藝術的“木”營造,把環境藝術設計置于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大背景和自然環境之中,關注生態、聚焦生活、破解難題;傾聽時代聲音,緊跟時代步伐,擔當設計領域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所面臨的責任。歡迎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同仁走進太原理工大學、走進山西平遙古城,領略山西木構之美,共筑環境藝術設計大廈。現將此次活動的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展主題:“為中國而設計”
本屆大展及論壇主題:環境藝術的“木”營造
二、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家協會
承辦單位:中國美術家協會環境設計藝術委員會、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
協辦單位:山西省平遙縣政府、中國平遙天鷺湖
三、展覽組委會:
名譽主任:范迪安
主 任:徐 里、蘇 丹
副 主 任:馬鋒輝、趙 慧
秘 書 長:李 偉、劉東霞、高永利
辦公室主 任:咸 懿、王國彬、龐冠男
辦公室副主任:賀絢絢、孫洪楓、劉宇軒
展覽編輯:楊 雷
四、評選委員會:
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在評委庫中遴選專家組成。
五、論壇時間:2020年10月20日
論壇地點: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學術報告廳
展覽時間:2020年10月21日–11月4日
展覽地點:山西省平遙縣
六、主題釋義:
“木”是中國傳統人居環境營造的主材之一,本屆大展的舉辦地古代木構遺跡俯拾皆是,木構之巧宛如天造,是現代設計之濫觴;“木”是中國傳統環境學中平衡人居環境系統構成要素的五行之一,是人體生命環境中重要的營運系統,是宇宙運行的星象時運的象征之一,又因時因地而變,生生不息;“木” 是綠化生態環境的自然生靈,它既傳統又現代,既柔弱又韌強,既微觀具體又宏觀抽象,既能千年屹立卻又能瞬時消散。以“木”為題,既能呼應此次大展舉辦地的文化特征,又能傳達新時代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更能體現出新時代中國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生態環境的“中國藥方”!
七、展覽作品征集:
1.征稿范圍:面向全國征稿,從事環境藝術設計相關專業的單位和個人均可投稿。
2.展覽組別:展覽分為專業組和學生組,送交作品需注明組別。
專業組:企事業單位、個人設計師及院校教師;
學生組:大、中專院校學生(含研究生)。
3.作品類別:
1)室外環境設計(包括景觀園林設計、景觀建筑小品設計、環境設施設計、景觀藝術品設計)
2)室內設計(包括室內空間設計、博物館展陳設計、室內陳設藝術設計)
3)家具設計作品
4)公共藝術設計、大地藝術設計
4.作品要求:參展作品圍繞“環境藝術的‘木’營造”展覽主題,自擬題目。
1)作品鼓勵以“影像”為主要表達與展示手段,可輔助模型、裝置等實體形式,將圖紙,設計說明等作品資料剪輯到影像之內,不再使用傳統的展板展示。
2)家具設計作品提供實物照片或設計效果圖、工藝圖等相關文件。
3)強調藝術特質與作品創意以及與其他相關專業的差異性,體現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術性、藝術價值以及社會價值觀。
4)作品要求是近3年完成的方案、項目、概念設計均可,注重概念設計創新,要求送交的設計作品具有較高的設計含量及豐富的表現手段,諸如影像藝術、家具設計實物、裝置、模型、AR、VR等。
5.作品提交方式:
設計作品(家具除外)要求提供能在影音軟件播放的媒體電子文件,播放時長10至15分鐘左右,文件控制不要超過500兆,文件命名為作品名稱,上述文件中不允許有作者信息出現。
備注:家具設計可提交實物照片或相關設計圖紙,參展作者須按照展板規定尺寸自行設計用于評選的展板版式1塊,展板尺寸為寬900mm×高2000mm。如果作品入選,請務必提供家具的實物用于展覽。
6.郵寄內容:
1)包括作品的1個媒體播放文件(文件不大于500兆),家具設計作品提供一個不超過20兆的jpg格式的版式文件(版式自定),和1個作品報名表(附件一),上述共計2個文件以u盤為存儲介質保存,為避免文件損壞,務必在優盤中檢查2個文件可正常打開無誤后寄送。
2)上述存有文件的u盤與身份證復印件一起以EMS方式郵寄至收件地址。請作者自留原文件,來稿不退。
7.展覽評選:
本次大展嚴格按照全國美展的評選規則進行評選,將評出入選作品200件,通過初評進入復評的作品,家具設計請提供1:1等大實物樣品,其他環境設計作品必須提供用于出版作品集的圖片資料(每張圖片分辨率保證在300dpi及以上),盡可能提供可用于展覽的裝置、設計模型等。
8.作者待遇:
入選作品前50名作者具備申請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資格的一次條件。入選作品將編入《“為中國而設計”第九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作品集》,每位參展作者獲贈作品集一本,主辦單位向入選作者頒發證書。
9.其他要求:
參展作品一律為作者原創作品,嚴禁使用抄襲、模仿、復制已有作品參展。作者需保證對參展作品擁有全部知識產權,否則造成任何知識產權和法律糾紛,責任自負,中國美協有權取消參展資格,并在美協網站進行公告。
作品要求近3年設計完成,且未參加過往屆“為中國而設計——環藝設計大展”和“全國美展”。中國美協現已啟動評選識別排重系統,與歷屆展覽參展作品進行排查,凡重復的作品一律取消參展資格。
本次展覽每位作者只限一次參展資格(含合作),合作作品前4人為有效參展作者。
八.學術論壇論文征集:
1.約稿:面向知名學者和有關學科帶頭人約稿,與國際國內頂級期刊合作發行專刊,尋求國際國內權威檢索平臺合作。
2.論文要求:
論文以“環境藝術的‘木’營造”為主題,題目自擬。立足藝術史論的高度,圍繞環境藝術設計學科的研究對象展開學術探討,論點新穎,論證充分,有學術深度,字數5000字左右。文章不得在其他學術期刊上發表,禁止一稿兩投。
3.論文提交:
送交論文請采取以u盤為存儲介質保存的word格式數據,和文本兩種文件格式數據一份,與論文報名表(附件二)、身份證復印件一起以EMS方式郵寄至收件地址。請作者自留原文件,來稿不退。
4.其他要求:
投稿論文一律為作者原創論文,嚴禁抄襲行為。作者需保證對投稿論文擁有全部知識產權,否則造成任何知識產權和法律糾紛,責任自負,中國美協有權取消入選資格,并在美協網站進行公告。
九、截稿時間、收件地址:
1.截稿時間:(以收到地郵戳為準)。
設計作品截稿時間2020年9月10日;
論文征集截稿時間2020年8月1日。
2.寄件方式:指定快遞EMS,不接收其它快遞。
3.收件地址: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大學街209號 太原理工大學藝術學院F607。郵編:030600
4.收件人:龐冠男 電話:13633543623,張嘉禾 電話:13011065522
十、主辦權:
主辦單位對參展作品和論文有展覽、研究、攝影、錄像、出版及宣傳權。
十一、凡送作品和論文參評、參展的作者,應視為已確認并遵守征稿通知的各項規定。
活動信息可登錄www.caanet.org.cn(中國美術家協會網站)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