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光華設計基金會、世界綠色設計組織、清美工業設計策略與原型創新研究所、四川美術學院設計學院等單位共同發起的"中、韓、日跨域抗疫設計活動"正在按照活動的舉辦計劃在異域各地陸續展開,參加活動各單位的數百名設計師首先創作出了近300幅抗擊疫情海報。與此同時,針對抗疫防災的其它專業設計也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之中(今后將陸續介紹)。此前推出的部分"抗擊疫情公益海報"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普遍歡迎,今天,再次向大家推薦部分聯合主辦單位所創意設計的一批抗擊疫情海報。
每一幅海報的作者都根據自己的創意出發點寫了簡短設計說明,對照畫面,我們可以了解設計者們如何從不同的角度所表達出的自己對抗擊疫情的感受與心聲。
作品名稱:《山川同日月設計無疆界》選送單位:四川美術學院作者:代含宇設計說明:中韓日三國的合作共同聯合抗疫設計活動,主題以世界地圖里中韓日三國的地圖為主,突出三國聯合的宗旨,配合海報版式,彰顯這個一主題,無多余的視覺沖擊,用配色和版式突出主體。
作品名稱:《抗疫無國界》選送單位:四川美術學院作者:馮展
設計說明:二零二零中國、韓國、日本乃至整個世界,都遭遇了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挑戰與危機。中、韓、日近鄰如親,本次設計以一個口罩作為連接三國情誼的橋梁,用三國國花“牡丹”、“木槿花”、“櫻花”代表,象征著中韓日合力抗疫的信心和抗疫必勝的決心。唯有齊心協力合作才能共贏。
作品名稱:《跨域抗疫》
選送單位:四川美術學院
作者:張鵬
設計說明:海報主視覺形象是一顆膠囊,比喻疫情終究會有被消滅的一天,而這膠囊打開后飄出三面國旗,象征中日韓共同抗疫。而文字組成的膠囊殼是用中韓日三國語言寫的“疫情無國界,愛心無國界,設計無國界。”表達了對跨域抗疫的美好祝愿和希望。
作品名稱:《萬眾一心,共抗疫情》選送單位:四川美術學院作者:代曉設計說明:疫情發展趨勢雖然有所好轉,但防護意識不可以松懈。海報使用紅色來表現事件的緊迫,白色圖像的視覺來源是口罩、膠囊、盾牌以及愛心,這一圖像符號是對于衛生、防護這些具體阻斷傳播措施的直接轉述。標語“萬眾一心,共抗疫情”使海報中的圖像色彩相互關聯突出主題。
作品名稱:《抗疫無疆界》選送單位:四川美術學院
作者:呂佩煜設計說明:寓意即便身處不同國家,都需要人們齊心協力對疫情進行防控,中韓日的醫療醫護人員都會不懈努力,戰勝疫情。
作品名稱:《愛無國界》選送單位:四川美術學院作者:江鴻鷺設計說明:禮物盒由中韓日三國支援物資寄語拼接而成,絲帶部分文字內容是部分支援物資清單。文字部分是中韓日三語的“愛無國界”紅灰對比代表逆境中的希望。禮物并非僅僅指實體的物資,更是來自各國的祝福與關懷。
作品名稱:《眾志成城,共克時艱》選送單位:四川美術學院作者:盧虹設計說明:新冠疫情的爆發,讓中國乃至世界人民都投身于無聲的戰爭當中,當病毒襲來,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挺身而出,逆行向前,冒著生命危險默默扛起了職責與使命,筑牢疫情防控的層層防線,因為他們,我們才得以平安健康,他們是環衛工人,醫生護士,外賣小哥,人民警察,他們都是人民的英雄。此次抗疫海報設計,我的靈感源于這些默默奉獻的英雄,海報以“眾志成城”四個漢字作為核心,構成四聯幅海報,海報既可以連接在一起,又可以拆分為單幅,每一單幅海報都對應一類職業人群,寓意“眾志成城”是有了這一些“眾”才能成“城”,我將漢字的部分筆畫進行了填色,顏色選擇了對應職業人群的代表色:環衛工人—橙色,醫生護士—白色,外賣小哥—黃色,人民警察—黑色,且每幅海報的底圖選擇了對應職業人群所做的貢獻工作或其守護的典型地點,環衛工人—垃圾處理區,醫生護士—方艙醫院,外賣小哥—物資配送倉,人民警察—武漢漢口火車站。以此表達我海報的核心“致敬英雄”。此外,我將水墨畫的動物素材加入進去,作為了海報“點”的構成元素,也以此表達“眾志成城”其實不僅僅包含“人”,它還包含了整個地球生物的參與,我借此表達海報的另一核心:呼吁人類在致敬感謝我們的人類英雄的同時,也要珍惜環境,愛護自然,保護動物,因為地球不僅僅是人類的家園,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
作品名稱:《抗疫海報》選送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創新研究中心作者:吳敏、劉卓然、朱鳴心指導老師:黃朝暉設計說明:疫情期間為了保障市民的生活供給,外賣員依然堅守在各個城市奮戰,這份特殊的職業,成為維系城市運轉必不可少的一環。
作品名稱:《一衣帶水》選送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創新研究中心作者:陳柏光、吳琰楠指導老師:黃朝暉設計說明:中國就像錦鯉,在中韓日乃至世界的抗議戰爭中打贏了第一戰,韓國的木槿花,日本的海浪,中國的國旗紅錦鯉,一衣帶水,眾志成城,同心抗疫!
作品名稱:《拒絕野味》選送單位:清美工業設計策略與原型創新研究所作者:陳銘指導老師:湯重熹設計說明:人類以“吻”表達愛意、也通過“吃”犯下罪行,如何選擇值得深思。畫面傳達拒絕野味的述求,視覺效果傳達出敬畏生命的驚悚感,關愛野生動物的安全,也是關愛人類自身的安全,滅殺野生動物,同樣也危及人類的安全。陰冷的畫面傳遞出獵殺捕食野生動物帶來的危害,時刻為人類敲響警鐘。
作品名稱:《武漢加油》選送單位:清美工業設計策略與原型創新研究所作者:吳毅釗指導老師:湯重熹設計說明:以具象的醫護人員做深入刻畫,宣揚這場戰役最偉大的英雄是我們身邊的醫護人員,他們的無畏艱險迎難而上,才守護了更多人的平安,他們是最可敬的人。以各地支援湖北的具體數據為背景,產生新聞報刊的形式感,更加烘托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真實性,全國人民心連心,溫暖之情溢于言表。
作品名稱:《筑愛系列海報》選送單位: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院作者:孔冉、秦陳設計說明:以“筑愛”為主題,創作系列海報。系列一:以“筑”字為設計元素,表現了“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建造背景下對于生命的尊重和“中國力量”“中國速度”的彰顯;系列二以“愛”字為設計元素,體現了疫情期間,各省市積極支援湖北、支援武漢的情景:開展生活物資及醫療物資的傳送、醫務人員的援助。全國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眾志成城、共克難關!
作品名稱:《堅守己位,共同戰疫》
選送單位: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作者:余孟蕊指導老師:張蔚設計說明:每個人在這場戰“疫”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醫者堅守、工者不懈、民眾一心!在這邊持久戰“疫”中,各盡其職,與病毒戰斗到底!以肌理手繪和紅黑對比增強畫面沖擊力,將代表身份的“工具”與病毒的交接點加入紅色肌理圓形,突出主視覺的同時也指代戰斗流血的意象。
作品名稱:《攜手抗疫命運與共》選送單位: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作者:盛永丹指導老師:陳璃設計說明:利用中、韓、日三國互相捐贈物資時的寄語,排版做成了整個海報,用這些溫暖的語句讓我們銘記三國之間的友情以及共同抗疫的堅守。
作品名稱:《抗疫招貼系列海報》選送單位:西華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作者:覃雪梅指導教師:黎珂位設計說明:兩海報分別用OK手勢、交叉手掌代表護目鏡與口罩。氣泡里的三國建筑,分別代表中、韓、日三國。
作品名稱:《守護》選送單位:西華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作者:王一秀指導教師:黎珂位設計說明:海報以醫護守護病人作為主體,表現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無懼疫情,不分晝夜守護著病人的健康。
作品名稱:《一起抗疫》選送單位:西華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作者:胡鈺素指導教師:黎珂位設計說明:口罩作為一個基本元素,采用了向外擴展并不斷放大的構圖方式,中間形成一個紅十字,賦予視覺沖擊力。
作品名稱:《人》選送單位:西華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作者:趙穎指導老師:左怡手的顏色代表中韓日三個國家,而三只手組成人字疊在一起,代表三國之間心意相通友好互助。肺——象征著在共同抗疫的背景下,各國終將攻克新冠病毒。
作品名稱:《戰疫天使》選送單位:西華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作者:胥美琪指導教師:黎珂位設計說明:以女醫生為主題創作人物插畫,戰疫也有綻放的天使。
作品名稱:《“戰”疫》選送單位:四川師范大學服裝與設計藝術學院作者:湯靜指導老師:陳杉設計說明:該設計以強壯的手臂握拳擊敗新冠狀病毒為創作元素,色彩采用黃黑白三色不僅有效增強視覺沖擊力且突出主題。
作品名稱:《“愿山河無恙,人間皆安”》選送單位:四川師范大學服裝與設計藝術學院作者:杜玉琪指導老師:周紹田設計說明:旨在表達“愿山河無恙,人間皆安”,用口罩的密集排列來表現山河,寓意防疫抗疫做到人人戴口罩;用正能量的文字表達太陽,象征抗疫的信念。
作品名稱:《致敬·逆行者》選送單位:重慶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作者:鄭秋涵指導老師:成振波設計說明:“加油!FIGHTING!”的字樣做底,構成各個不同崗位的“逆行者”們的剪影,系列為三幅,分別是醫療、警務、消防。他們,用他們平凡的身軀,為我們支起一個碩大的保護罩,讓我們在保護著后面,還能繼續美好幸福的生活,致敬,“逆行者”們!
作品名稱:《疫戰到底》選送單位: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作者:劉夢茹設計說明:1、勿食野生動物;2、抵制謠言;3,科學從醫。通過將三方內容中的信息進行標語口號式提取和主題提升:中國世界加油!同時選擇野生動物的代言角色蝙蝠,謠言的代言角色電視機進行物的擬人化,也加入了人對與錯的標志,人物形象設計動漫化。通過這些卡通有趣的角色進行宣講式、告誡式,呼吁式的動態設計,將口號式宣傳與角色情態化形態,通過均衡有力的塊面式版式及硬朗粗壯的pop字體及單純的對比色系的設計,形成簡潔而有張力的平面海報語言,加強作品“疫戰到底”的內涵和力量。
作品名稱:《抗疫》選送單位: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作者:謝晉業設計說明:通過形成“抗”字的繩子捆綁“疫”字的畫面形式來表明“抗疫”的主題。
作品名稱:《全國馳援,共抗疫情》
選送單位:湖北美術學院現代公共視覺藝術設計研究中心
作者:陳鎮設計說明:新冠疫情就如美麗的氣球插上釘子,全國都在馳援幫助拔掉釘子,恢復美麗的武漢,共同抗擊疫情。
作品名稱:《歸心—此心安處是吾鄉》選送單位:湖北美術學院現代公共視覺藝術設計研究中心設計者:冉苒、李梁軍、李天宇設計說明:1月25日,本應是這只來自武漢的旅游團隊從新加坡返程回家的日期,但在關口被新加坡衛生局攔下,并告知因為入境所乘坐的航班上有一位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人,所有團隊成員需要集中隔離11天。在此期間,雖受到良好待遇,但一顆時刻牽掛家鄉心卻不能平靜。這11天里,冉苒代表整個旅行團負責向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聯系、匯報,與新加坡衛生局聯絡人溝通,終于收到了來自祖國的好消息。2020年2月5日,中國政府將滯留在新加坡的147名中國公民包機接回武漢。圖形中的黃色標識意為:“我正得到援助”。東方航空駐新加坡分公司工作人員把優待標識作為乘坐包機中國公民的身份識別,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富人性化的服務設計及服務方式。主題“歸心”二字表達的是同胞們對家鄉的牽掛之情。該設計的照片由設計者冉苒親自拍攝。回到疫情嚴峻的武漢后,工業設計師們有感而發,僅以此設計作品表達對祖國和新加坡人民的感激之情!為祖國點贊!為新加坡點贊!
作品名稱:《禍福》選送單位:湖北美術學院現代公共視覺藝術設計研究中心作者:張吳濤、李廷淞設計說明:整幅海報采用鏡像構思,通過一個街景的鏡像,將兩種景象正反的出現在同一畫面,并用錯落有致的廣告牌來傳達內容和信息,中間天空寓意著風月同天。
作品名稱:《成為看不見的英雄》選送單位:湖北美術學院現代公共視覺藝術設計研究中心作者:江之喬設計說明:海報設計以奮戰在前線的醫護人員為主題,通過身著防護服的醫護形象,以背靠背,肩并肩的形態,展現醫療戰士們昂首堅毅、齊心協力對抗艱難的頑強斗志。
作品名稱:《眾志成城》選送單位:湖北美術學院現代公共視覺藝術設計研究中心作者:李梁軍、王新淙、李星宇設計說明:該作品創作來源于,從全國各地趕赴武漢的一線醫療人員,他們不畏風險,逆流而上,匯集到武漢,竭盡全力的與病毒較量。圖中“眾志成城”四個大字內由支援武漢的各省名稱組成,中間象征著武漢,意為從各地聚集而來。構圖中央的紅十字象征著人道主義精神和對一線人員的贊美。
作品名稱:《抗疫·行義》選送單位:湖北美術學院現代公共視覺藝術設計研究中心作者:冉苒、李梁軍、張玉虎設計說明:照片中這位志愿者穿著普通的雨衣作為防護服,透過雨衣可以清晰的看到里面的因汗水而形成的霧氣,凝結成一顆顆小水滴。網絡溝通的對話框內容都是特殊時期里平凡的日常,字里行間透出汗水與霧氣,借此突出這場疫情背后默默付出,不平凡的志愿者們。雖然看不見他們的臉,但是他們身影特別美。(照片中的志愿者既設計師本人。)
作品名稱:《共守防疫眾盼春來》選送單位:天津城建大學控制與機械工程學院作者:李金耘指導老師:綦曉倩創意說明:疫情就像是一扇被封住的密不透光的窗戶,我們在屋里如失去陽光的幼苗般日日等待著光明的到來。如今疫情好轉,就像窗戶終于揭開了一角,久違的陽光透過縫隙照進屋里伴隨著陣陣花香。只要我們耐心等待,春天和陽光就會灑向每一個角落。
作品名稱:《放生》選送單位:天津城建大學控制與機械工程學院作者:李一冉指導老師:綦曉倩設計說明:《放生》構成元素有蝙蝠、體內的病毒、疾病名稱以及大范圍感染病年份。野味是自然的饋贈,讓我們嘴下留情,放野味一條生路。
作品名稱:《病毒入侵》選送單位: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學院作者:何陽指導老師:楊啟春設計說明:在這個危難的時刻,病毒入侵了武漢,最后蔓延至全國,我們需要去重視它,共同齊心協力,共同去抗疫,一定能夠戰勝它的,武漢加油。
作品名稱:《共戰“疫”-火神山戰疫》、《共戰“疫”-雷神山戰疫》選送單位: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學院作者:陳慧潔指導老師:楊啟春設計說明:此系列海報以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造者們的姓名和話語為設計元素,用紙條的形式組合成挖掘機與安全帽的圖形,以表現面對疫情普通大眾團結一心勇于克服困難,通過自己的方式支援武漢對抗疫情,保家衛國。
作品名稱:《N95 VS COVID-19》選送單位: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學院作者:鞏子瑄指導老師:張云綺設計說明:萬眾一心科學防治,這場戰役中國一定會贏。以游戲闖關的形式、表達醫療科學終將戰勝這場疫情。
聯合發起單位
光華設計基金會
世界綠色設計組織
清美工業設計策略與原型創新研究所
四川美術學院設計學院
北京綠色設計促進會
重慶工業設計協會
聯合主辦單位
排名按單位參與時間為序
光華設計基金會
世界綠色設計組織
清美工業設計策略與原型創新研究所
四川美術學院設計學院
北京綠色設計促進會
重慶工業設計協會
韓國啟明大學
日本九州大學藝術工學研究院
湖北工業大學工業設計學院
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創新研究中心
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
西華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
四川師范大學服裝與設計藝術學院
蘇州工業設計協會
安徽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深圳市加利弗設計有限公司
重慶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
蘇州工藝美術院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美術學院現代公共視覺藝術設計研究中心
四川農業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城市景觀藝術設計研究所
天津城建大學控制與機械工程學院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傳媒學院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
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學院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AJSLILR05148Q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