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繼續推出抗疫專輯“眾志成城設計抗疫”,且將陸續推出師生創作抗擊疫情共克時艱的動人力作與寶貴的設計心得,讓我們透過這一張張散發著中國溫度和中國力量的畫面,去感悟中國精神歷久彌新的獨特魅力,感受“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凝聚力……我們心心相系,滿懷期待!
致敬崇高、心系英雄
——郭線廬向一線抗擊疫情的英雄致敬
新春之際,由新冠病毒肺炎引發的疫情突如其來,特別是處在國內疫情初發地的湖北武漢,更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威脅。為有效抗擊疫情,全國醫護工作者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逆行而上,星夜兼程,馳援武漢,馳援湖北。為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他們毅然挺身而出,無私無畏地沖鋒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他們的奉獻精神和家國情懷,不但深深感動著全國人民和廣大藝術工作者,一件件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跡,更讓我們充滿了無限的感激和深深的敬意。
作為藝術工作者,我們雖不能像醫務工作者一樣身處抗疫第一線,但是我們也有戰疫的武器,那就是我們的作品。所以,我和幾位青年教師,決定用我們所擅長的藝術表現方式,來抒發我們對日夜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崇高敬意。經過認真構思和反復推敲,我們最終創作完成了四幅海報設計作品。
《萬眾一心》這幅作品,我個人認為選題角度和創作手法都比較簡潔樸素。畫面是一名身著防護服的醫務工作者抬手做出V字形的勝利手勢,寓意我們一定能夠打贏這場抗擊疫情的阻擊戰。作品選用紅色作為主基調,一方面用以突出表現情勢的危急和緊迫。另一方面,這個醒目的色彩,又是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在戰場上用以鼓舞士氣的常用色彩。總的來說,這幅海報作品的創作語言刻意弱化了設計感、形式法則和圖像表現技巧,而是采用了比較直白的表現形式,直達人心,激發斗志。
第二幅作品《不朽豐碑》,是我們在幾個晝夜的艱苦創作過程中突然萌發的靈感,也充分傳達出了我們幾位創作者共同的心聲。在國家和民族面臨巨大危機的關鍵時刻,白衣戰士們毅然鑄就起護衛祖國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鋼鐵長城,他們的勇敢和無畏,奉獻和犧牲,足以載入中華民族的歷史史冊,熔鑄為偉大的時代豐碑。那么,該如何在作品中生動表現戰士、勇士、衛士這個形象呢?經過細致思考和多方籌集,我們借到了醫用防護服、橡膠手套、口罩和護目鏡等物資,輪流穿戴當模特,進行影像的數字化采集,通過計算機數字化3D建模技術構建影像。現在大家看到的畫面,是我們選用了多個角度的數字化人物造型所生成的圖像。在后期處理的過程中,更是為人物造型賦予了漢白玉雕塑的肌理和質感,從而更加有力地強化了人物形象的崇高、剛毅和肅穆。
第三幅作品《有信心打贏阻擊戰》,則采用了常用的設計手法,畫面為一只戴著醫用手套緊握的拳頭擊碎了病毒,比較擬人化、形象化。表現形式主題突出,有精氣神,有沖擊力。也是對當前全國人民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眾志成城攻堅克難,充滿必勝信念打贏抗擊疫情阻擊戰的再鼓勵。
第四幅作品《為了人民》打贏這場戰疫,畫面中出現的元素包括護目鏡、口罩、防護服。主題是呼吁大家要關愛醫護工作者和在各個崗位上忠實履行職責使命,英勇抗疫的工作人員,希望他們切實做好個人防護工作,確保在戰疫戰場上,一個都不能少!
這四幅海報作品緊緊圍繞著致敬抗疫勇士的主題來進行創作。于我個人而言,不但被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奉獻和犧牲精神深深感動著,更對他們有著發自內心的崇敬。從除夕之夜他們奔赴抗疫一線起算,至今已經連續奮戰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更有同志已經倒在了抗疫一線,他們把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奉獻給了這次抗疫保衛戰!所以,希望通過我們的作品,既向抗疫勇士表達最真摯的情感和敬意,也給全國人民鼓勁加油,增強抗疫必勝的信心和決心。同時,參加這場抗疫保衛戰的全國各行各業參戰者,特別是人民警察、基層社區工作人員、全國各地支援湖北武漢的志愿者們,大家都在不計得失和個人安危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講,每個人無論職業和崗位,只要穿上防護服、戴上口罩和護目鏡,就立即化身為一名護衛人民生命安全的戰士形象。所以,我們的這組作品里所展現的抗疫勇士的形象,既廣泛涵蓋了這個群體,又真切地體現出這個時代所需要的精神動力。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必將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取得這場抗擊疫情阻擊戰的最后勝利。
西安美術學院院長
教育部高等學校設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郭線廬教授
設計作品展示
↑《萬眾一心》
作者:郭線廬鄧強吳林樺
↑《不朽豐碑》
作者:郭線廬鄧強吳林樺
↑《有信心打贏》
作者:郭線廬鄧強吳林樺
↑《為了人民打贏這場戰“疫”》
作者:郭線廬吳林樺鄧強
眾志成城,設計抗疫
——西安美術學院在行動
一
今年的春節,在這個萬家團聚的日子里,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成為開年的第一戰。社會各屆有識之士盡自己所能參與到這場與病毒抗爭的戰役中:醫學專家親臨前線,白衣天使逆行而上,愛心人士傾情捐贈、基層工作人員堅守崗位……,這些真實的感人畫面既像一股暖流溫潤人心,又像一種無形的力量催人奮進。這場戰役沒有局外人。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役中,出現了一支色彩鮮明的隊伍,他們用手中的畫筆描繪所見、用手中的畫筆傾訴所想、用手中的畫筆凝聚力量——西安美術學院在行動。
二
2020年新年伊始,整個中國遭遇了突如其來的重大危機。一場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國,也讓湖北特別是武漢站在了風口浪尖。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疫”起湖北,戰在全國。面對這場防控疫情的嚴峻斗爭,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凝聚起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
疫情讓人們在空間上保持距離,卻讓人們在心靈上貼得更近。哪里有疫情,哪里困難多,哪里就有來自四面八方馳援的身影,這些閃爍著人性光輝的“逆行者”,匯聚成了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中國力量。在這些奮戰在抗疫戰場上的忙碌身影中,有這樣一群人,身披白色“鎧甲”,逆行而上,義無反顧,奔赴抗疫一線。果斷逆行、無畏奔赴的背后是鋼鐵般的信念和堅如磐石的初心。面對這一場與死神的博弈,他們心懷大愛,不畏生死,為我們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生命防線,讓我們看到了病毒陰霾背后希望的曙光。
醫務工作者在請戰書上簽名(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醫院宣傳科發)
三
為眾人抱薪者,當為人民所銘記。為了聲援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并向所有抗擊疫情的英雄們致敬,西安美術學院郭線廬院長主創設計,鄧強、吳林樺參與設計了系列抗疫宣傳海報《不朽豐碑》、《萬眾一心》、《有信心打贏》《為了人民打贏這場戰“疫”》。
其中《不朽豐碑》,以醫務工作者為原型,采用3D建模的方式,塑造出如同漢白玉雕塑般的群體人物形象。雕塑的體塊和量感,具有強悍的力量和質感,可以更為鮮明地傳達出“不朽豐碑”的含義。
整個畫面采用經典的紀念碑式三角構圖。一位又一位堅毅而沉默的佇立者,并肩而立,昂首挺胸,直視前方。層疊遠近的透視變化,使我們不禁聯想到畫面以外視力不及之處,還有無數的白衣戰士,奔赴向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包裹嚴密的防護服遮蓋了他們的面容,這種對具體形象的消解反而更強化了形象的符號化含義。他們是白衣天使,也是白衣戰士。在國家民族的危急時刻,正是無數個這樣的白衣戰士,英勇無畏,前赴后繼,不怕犧牲,為我們筑起了抵御疫情的鋼鐵長城。
畫面的下方,沉默佇立的群像逐漸融入了長城的元素,也進一步點明了主題——我們的英雄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梁,為了我們共同筑起了新的長城。他們團結凝聚的整體造型,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與凝聚力的形象表現。他們靜穆無言佇立的身影,也將被我們所有人銘記于心,是我們心中永存的不朽豐碑!
畫面主體形象采用了黑白灰的變奏,單純的色彩強調了形象的肅穆和崇高感。而作為群像背景高高懸掛的五星紅旗,首先強調了我們的英雄來自于哪個國度——他們是中華兒女,是國之英雄,是今日之中華最可愛的人!同時,國旗鮮艷的紅色與肅穆的黑白灰形成富有沖擊力的色彩感受,形象的純粹與肅穆,情感的含蓄與激烈,盡在不言中。
作品以紀念碑式的造型寓意,向奮戰在抗疫最前沿的勇士們致敬!我們堅定地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眾志成城,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作者簡介
郭線廬,男,1958年9月出生,陜西潼關人。1986年獲藝術學碩士學位。1991-1993英國奧斯特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訪問學者。現任西安美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平面設計藝委會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設計學類專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全國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陜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2019年獲“西安之星”(教育領域)榮譽稱號。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陜西省2012年度重點領域頂尖人才,陜西省教學名師,陜西省2017“千人計劃”教學名師領軍人才,陜西省政協十二屆委員。
↑郭線廬近照
鄧強,男,2001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2019年獲設計學博士學位。
現為西安美術學院影視動畫系副書記、動畫教研室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多部作品參加國內外重要展覽,亦有作品被栗憲庭電影基金作品等機構收藏。
獲得的主要獎項有: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國際短片展最佳動畫獎、首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大賽網絡人氣獎、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優秀獎。
吳林樺,男,1996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訪問學者。現為西安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陜西省美術家協會平面設計藝術委員會委員。作品先后入選第九屆、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第七屆全國體育美術作品展,2002年”中國設計之星”最佳設計,2010年首屆陜西美術創作獎。參與多項國內重大設計項目。
↑郭線廬、鄧強、吳林樺在創作中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QYQnPM6kH9AjP-aG88Z_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