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氣魄·龍行天下”
2020龍魄平面視覺設計公益接力賽
作品展示(一)
?
排名不分先后
?張玄《水彩龍》
這是兩幅水彩畫的龍,參照的是中國九龍壁畫中的兩幅,轉換為水彩效果。畫面著重呈現龍與藍色綠色背景的凹凸感,表達出類似浮雕的肌理感。
?張慶雙《The Chinese people》
以“龍的傳人”為思維本體,將“龍”與“人”的漢字形象以及龍本體的形象相結合,以直觀的視角詮釋龍行天下,勇者無懼的華人氣魄。
?熊耀輝《華夏-龍》
華夏神州大地,舞龍行天下
?熊耀輝《龍抬頭》
龍行天下,傲視群雄
?熊耀輝《鑄龍》
雕鑄塑造/威嚴再現
?熊耀輝《墨龍》
筆墨榜書墨龍
?羅丹《中國龍》
設計作品的靈感來源于福建古街廟宇中屋檐上剪瓷雕藝術,提取其中的龍造型為設計形態,結合現代剪紙、涂鴉、拼貼的形式手法將傳統龍的形態重新解構,選用強對比的色彩,刺激視覺,塑造現代視覺視角下強有力的中國龍,蓄勢待發。
?馮中強《中華精神》
作品以中國的古典元素作為創意的來源,源遠流長的古老中華文明,正煥發出現代化的青春氣息,從理論思維的高度重塑、重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復興,恰逢其時。精神與物質世界的統一是最為高級的,我們中華文明的脈絡是綿長的,同時也是在博弈中發展的。
?李太忠《玉豬龍》
玉豬龍是各種動物的最早期胚胎,包括人類,即人和動物最早期胚胎。作品用玉豬龍來詮釋我們是龍的傳人,我們是龍的后代,中華氣魄,龍行天下,涅槃重生,中國龍。
?斯科《龍(橫平豎直中國字/頂天立地中國人)》
橫豎畫做為間隙,構建粗體龍字整體
?龐瑞《雙龍氣魄》
本作品采用圓珠筆手繪的方式,以黑白線條的表達方法,畫面中兩條龍蜿蜒纏綿,氣勢宏大,體現出祖國的偉大,也凸顯出本次大賽主題‘中華氣魄,龍行天下’。
?包雨虹《中華兒女》
中國為世界提供了寶貴的防疫窗口期、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戰“疫”經驗,充分彰顯了中國開放的胸襟、人類的情懷,體現負責任大國擔當,面對全球蔓延的重大疫情,世界各國應攜手構建戰“疫”命運共同體。人生無常,日子如常,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希望國家繁榮富強,國泰民安。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武漢必勝,中國必勝!
?陳瑞豐《剛柔并濟之龍》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龍一直被視為一種神圣、吉祥的動物,能呼風喚雨,保佑一方,也是一種精神寄托,讓人常懷敬畏之心,難以靠近,反應“龍”剛的一面。設計這款字體的目的,賦予“龍”柔的一面,選用繁體“龍”,展現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文字采用圓環拼接設計,寓意中華民族大團結,寓意龍的傳人,手拉手,心連心,共同面對苦難。
?楊林濤《中華龍&行天下》
作品通過對繁體字“龍”的進一步藝術抽象化處理,其肌理紋路體現一種強大、迸發的力量感,象征屬于我們華夏的力量,倔強而又強大,堅毅而又團結。
?李芳文《中國龍》
龍的繁體字“龍”行書結合“中國”行書組合成“龍”,給人遠看上去是“龍”,近看里面有“中國”,為體現“龍“的內在傳承著中國的文化。
?田文毅《中國精神之包容》
中國文化能夠傳承數千年而不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所具有的包容精神,因此中國文化的包容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常寬容於物,不削於人,可謂至極?!肚f子·天下》在這種包容精神下,中國文化不斷借鑒吸收各民族各地區文化,逐漸發展的同時,也使得擁有廣袤疆土的中國各民族不斷融合,形成了現今的龍的傳人-中華民族。
?黃凱《中華龍》以中文“華”字為構架,結合半抽象龍的圖形,傳達出中華龍文化的獨有特點和韻味。
?劉賁《龍髯吟詠》
綠波浸葉滿濃光,細束龍髯映七彩,該海報漢字“龍”和直觀的龍髯同構,以七彩賦予其“潛淵呼風”變幻神異色調,構圖飽滿,獨具一格,直觀詮釋了“中華氣魄·龍行天下”的包容、獨立精神。
?王智豪《龍行天下》龍行天下四字表達出華人崛起且可以矗立世界的偉大時代。而書法作為中國國粹,選用隸書手寫四字,加之區別于“狂放”的“收斂”的英文字體設計,配合平面排版,完成此字體與平面結合的作品。英文意為:龍之崛起。背景圖案是根據龍的造型簡化抽象化而來。
?王智豪《龍之崛起》華字代表中國,用中國傳統的書法隸書寫之,拔地崛起,如春筍般節節高升,謂之崛起。原創的英文字體設計,配合平面排版,完成此字體與平面結合的作品。英文意為:龍之崛起。背景圖案是根據龍的造型簡化抽象化而來。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uiiiuiii.com/inspiration/1616257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