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主題/主題
以“新時代”為主題,反映了來華留學生、留華企業對近十年來中國各方面的看法和認識,以親身體驗和身軀感受他們中的中國新時代的報道。
比賽的主題是了解中國的新時代。所有的隨筆、攝影、短視頻都可以反映近十年來留學生和畢業生對中國的看法,記錄他們在新時代中國的經歷和感受。
二、對象/參賽者
目前就讀的來華留學生(含因疫情等原因還沒有華的留學生)和2012年畢業的返華留學生。
本次比賽歡迎所有在中國的國際學生(包括因 COVID-19 大流行而無法返回中國的學生)和 2012 年以后畢業并在中國居住的學生。
三、獎項設置/獎項
1.征文類設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20名,獲獎證書,獎金分別為1500元、1000元、500元。
征文組設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20名。頒發獲獎證書,獎金分別為1500元、1000元、500元。
2. 攝影類設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等獎20名,獲獎證書,獎金分別為1000元、600元、300元。
攝影組設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20名。頒發獲獎證書,獎金分別為1000元、600元、300元。
3. 短視頻設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20名,獲獎證書,獎金分別為8000元、5000元、2000元。
短視頻類設置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20名。頒發獲獎證書,獎金分別為8000元、5000元、2000元。
以上兩項賽事的獎項視參賽人數和作品質量酌情增減。凡參賽者獲贈202年《當代世界》中、英文電子刊閱讀權。
以上三類獎項將根據參賽人數和作品質量進行增減。所有參與者將獲得2022當代世界電子期刊的中英文版訪問權限。
4. 為各高校頒發最佳組織獎、最佳指導各10名,獲獎證書并相應獎勵。
高校和機構將設立10個最佳協助獎和10個最佳指導獎,作為對本次比賽的協助答謝,頒發獲獎證書并給予相應獎勵。
5. 中國路工程公司等企業為獲獎者及獲獎者優先海內外工作實習和就業機會提供金獎,并視情為華留學生企業或助學提供有限責任。
中國路橋公司將優先為獲獎者和參賽者提供在中國境內外的工作實習和就業機會,并將酌情為來華留學生提供企業獎學金或助學金。
四、賽事要求/要求
本次采用視頻征集標準、攝影作品、短篇同時進行征集的方式,參賽人員可參加以真實或真實的比賽。報、刊、網站、新媒體平臺公開發表,也未向其他同類比賽投稿。
歡迎主題內的散文、攝影和短視頻,參賽者可以選擇一種或多種形式。所使用的作品必須是原創的,基于真實的生活和經歷,不得在其他書籍、報紙、雜志、網絡和新媒體上發表,也不得將作品貢獻給其他類似的比賽。
1.征文要求/征文
圍繞活動主題,講述自擬構想。因華學習視角2012年在中國的題目、生活、工作的親身經歷、感受和見聞。可涉及社會生活的世界經濟領域,講述中國的發展、科技成果、自然風光、城市建設、人文隔離等,講述了真實鮮活的中國故事。
在主題范圍內,以參賽者自選題目,投稿作品可涵蓋國際學生2012年以來在中國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個人經歷、感受和認識,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均可參與包括中國經濟發展、科技成果、自然風光、城市建設、文化交流等。
征文限,幅寬10000 2000 2000 作品建議以宋體字,字體格式建議采用四號字1.5倍行距。
作文體裁不限,1000-2000字。建議作品以中文書寫。推薦的字體格式為 Song、14 點和 1.5 間距。
2. 攝影要求/攝影
圍繞活動主題,用作品捕捉人在華或與中國鏡頭有關的真實瞬間。內容可以是校園生活、大眾人物、自然風光等,拍攝地區為中國境內或與中國風相關的其他國家和地區。
以比賽為主題,用鏡頭捕捉中國或與中國相關的真實瞬間。作品內容可以是校園生活、公眾人物、自然風光、風土人情等,拍攝地點在中國或其他與中國元素相關的國家和地區。
作品為作品畫幅適宜,畫面效果清晰,作品清晰,布局具有一定的作品。和組照(每組不超過 3 張,按 1 件計算)付費。
作品要求構思新穎,畫面清晰,布局合理,具有一定的藝術表現力。攝影作品可以是黑白的,也可以是彩色的,并且必須附上作品的簡要描述,最好在100字以內。每位參賽者提交的作品不超過2張,歡迎單人合影和合影(每組不超過3張,計為1張)。
攝影一律采用 JPG 格式,壓縮文件不符合 5M 格式。
照片必須為JPG格式,壓縮文件不小于5M。
3. 短視頻要求/短視頻
圍繞活動,華留學生視所見所記錄在中國主題學習、工作中所見所見所聞,在中國的學習、生活所見所見所聞所感,對201年201年的變化和當時的變化。
圍繞主題,留學生可以記錄您在中國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所見所聞和感受,生動地反映您對2012年以來中國各領域發展變化的感受和體會。
3分鐘左右,具體呈現形式不限時短片、短片、微電影、Vlog等作品征集720P、微電影、MOYW、MP4、RMVB等作品格式文件。語種為中文或英文;如使用其他語種,須附加中文或英文字幕。
作品時長3分鐘左右,具體呈現形式不限,包括短篇敘事、微電影、微紀錄片、Vlog等。作品分辨率不低于720P,主流視頻格式例如 AVI、MOV、WMV、MP4 和 RMVB 都可以接受。作品使用的語言應為中文或英文;如果使用其他語言,必須附上中文或英文字幕。
外國留學生與中國學生團隊組成進行創作,在校學生作品可有教師參與指導。
比賽可以個人參加,也可以團隊參加。我們鼓勵國際學生和中國學生組隊創作作品,國際學生的作品可以由導師指導
五、發送方式/提交
1.郵件格式/郵件格式:
標題“征文/攝影/短視頻—學號—中英文姓名—作品名稱”
郵件標題為“論文/照片/短視頻--學號--作者中文&護照姓名--作品主題”
2. 郵箱/郵箱:
3. 聯系人/聯系人:
張苾老師/張碧老師
六、截止時間/截止日期
2022年5月31日/2022年5月31日
七、比賽說明(關于比賽)
1.賽事組委會將組織領域權威專家對作品進行征文、攝影、短片比賽評審。
論文、攝影和短視頻將進行小組評審。組委會將邀請權威專家對您的參賽作品進行評估。
2.組委會將于2022年8月25日至8月31日在“當代世界”官網(http://www.ddsjcn.com)、國家留學基金委官網(https://www.csc. edu.cn) 對暗殺結果進行公關,爭取個人和藝術家進行宣傳。
結果將于2022年8月25日至8月31日在當代世界雜志官網(http://www.ddsjcn.com)和國家留學基金委官網(https://www.csc.教育網)。
3. 獲獎作品將在《世界當代》中、中文刊和“CPCWORKS”中文微信公眾號、國家留學基金委官網、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客戶端和自有平臺等媒體平臺主辦方逐步推廣宣傳。
獲獎作品將在《當代世界》中英文版、英文微信“CPC WORKS”、中國留學基金委官網、中國新華網APP等進行宣傳。
4. 文字、攝影、短視頻獲獎作品,作者、本次活動等權利和署名權,組委會宣傳使用權。主辦單位權利將相關,宣傳、宣傳、不再另付用于作品用途,不再另付用于作品稿酬。
作者擁有著作權和署名權,組委會擁有使用權。主辦方有權將相關作品用于出版、宣傳、展覽等用途,不收取額外報酬。
5.個人權益個人作品擁有充分、完整、完整的著作權,不侵犯他的著作權等權益、名譽其他個人范圍。
參賽者對所提交的作品應享有完整、完整、專有的著作權,不得侵犯第三方肖像權、名譽權等其他知識產權以及個人所有權。
https://mp.weixin.qq.com/s/5qQ1hZ5UmzaWMZ4o-cC1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