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金蘆葦工業設計獎入圍復評名單正式公布
發布時間:2023-07-19
閱讀量:2667次
7月8日-14日,由24位專家組成的金蘆葦獎初評評審團對6596件申報作品進行了線上初評,共有632件作品入圍復評。
在本年度參評作品中,涌現出以“自行走液壓排水機器人、新能源數字觀光輕軌列車、雙子星智慧烹飪套系、聯合國兔年生肖郵票、腹腔內窺鏡手術機器人系統、綠色智能變電站、城市大腦IOC、今礦天然礦泉水包裝設計”等為代表的設計佳作,這里不乏借助數字技術與經濟的深度融合,推動產業與生活新方式的創新發展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不僅是探討“未來設計”的優秀之作,同時印證了金蘆葦獎“引領產業發展新方向,創造社會生活新方式,助力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核心價值。金蘆葦獎不斷拓寬工業設計的國際視野,匯聚推動雄安新區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合力。以設計之力推動雄安新區匯聚全球設計資源,以工業設計賦能河北制造高質量發展。
此次入圍作品中,產業裝備類108件、交通工具類38件、家居生活類205件、文化創意類82件、運動健康類69件、公共設施類47件、數字技術類42件、傳播設計類41件(均含選薦作品)。
即日起,金蘆葦獎官網開放初評結果查詢功能,以下為具體查詢方式:
1)登錄官網:
登錄金蘆葦工業設計獎官網(www.goldreedaward.com),進入作品申報系統。
2)查詢狀態:
點擊“作品列表”,查看參賽狀態。如參賽狀態顯示“入圍復評”即表明作品成功晉級復評。
*掃碼下方二維碼或點擊文章末尾“閱讀原文查看入圍名單
*晉級通知:同時,我們也將通過短信、郵件等方式對入圍作品進行通知。
入圍復評名單
根據金蘆葦獎評審規則,所有進入復評參賽作品須寄送實物、模型或樣機參加復評評審,金蘆葦獎作品寄送系統將于即日起開放,具體寄送要求及后續安排將同步通知。
1)復評要求:
金蘆葦獎復評采用實物評審,所有入圍參賽者須寄送已入圍作品實物至評審現場。
2)復評時間:
復評將于2023年8月中旬在河北雄安新區舉行。
3)收件時間:
組委會將于2023年07月24日-8月20日(工作日9:00–18:00)進行統一收件,過早或過晚到達的作品都將不被簽收。
寄送詳情,請掃碼查看
作品征集>2023年4月1日-7月7日
線上初評>2023年7月8日-7月14日
作品寄送>2023年7月18日-8月18日
線下復評>2023年8月
精品展覽>2023年9月
終評評審>2023年9月
頒獎典禮>2023年9月
巡回展出>2023年10月起
如有時間變化,以最新通知為準。
每一年,金蘆葦獎組委會都會收到大量的申報作品,評審工作始終是金蘆葦獎的頭等大事。面對優劣不等的設計作品,需要評審專家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最終甄選出入圍作品。
本年度金蘆葦獎初評邀請24位國內資歷深厚的設計、技術、市場、投資、媒體等領域專家擔任評審,他們是:曹鳴、陳波、崔天劍、丁智勇、韓鵬、黃胥靜、季磊、江韶華、李民、馬飛、唐文全、王超、王鼐、王年文、王曉慧、王震亞、吳志軍、徐鳴、許開強、葉德輝、張野、張展、章群星、鄒鎮孟。(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教授、原副院長
中國輕工業工業設計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移動生活方式設計研究實驗室負責人;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汽車產業分會理事;中國工業設計協會軌道交通分會理事;江蘇省工業設計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設計產業十佳教育工作者;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獲得者;2011年/2013年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業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獎獲得者;2019 TIA十佳杰出設計師;江蘇省工業設計十佳推進人物;江蘇紫金文化英才;無錫市優秀教育工作者;中國設計紅星獎、CHINA CYCLE創新獎、太湖獎等大賽評委。
西南石油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工業設計系教授
碩士生導師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四川省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專委會主任委員;2020年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終賽評委;2015年“太陽神鳥杯”天府·寶島工業設計大賽國際評委;入選2017年“四川教師風采”典型代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石油裝備人性化設計、設計學理論。
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設計科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碩士生導師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設計教育分會副理事長
江蘇省工業設計學會常務副理事長
國際設計科學學會設計歷史與理論分會會長
全國數字藝術設計大賽江蘇賽區組委會副主任
榮獲2022全國寶鋼優秀教師獎,現為教育部藝術類考指委委員、中國工業設計十佳教育工作者、江蘇紫金文化英才、江蘇設計杰出教育工作者、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東南大學第六屆“十佳我最喜愛的研究生導師”。擔任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山東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等評委。指導學生獲江蘇省優秀碩士論文、江蘇省高校優秀畢業設計一等獎/二等獎、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特等獎(全國唯一)/一等獎(全國10名)、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一等獎等國內外重要設計獎項。
深圳市裕同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設計總監
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負責人
1998年起從事工業產品設計,是最早將系統化的工業設計流程和模式帶入包裝設計板塊的先行者,推動多行業多領域包裝設計工業化與優異的可實現性,踏實踐行可持續發展與環保理念,長期服務于消費電子行業全球一線品牌客戶。帶領團隊獲得國內外百余項各類設計獎項與專利,并持續保持高產輸出,通過設計和產品鏈接千家萬戶。
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
北京林業大學“教學名師”
中國工業合作協會文旅產業分會特聘專家
中國生態研究與促進會會員
北京電視臺《非常設計》欄目主講嘉賓
歐司朗智慧照明設計顧問
主要研究方向:綠色生態可持續設計、流行美學、消費心理學等。發表C刊級以上論文(設計作品)10余件;出版專著2項;主持橫縱向課題研究8項;指導學生獲獎百余項。
四川省工程裝備設計研究院副總經理
四川省工業設計專家智庫專家
西南交大設計藝術學院工業設計專業碩士論文評審專家
成都工業學院人文與設計學院教師
四川大學機械學院機械專業學位研究生產業導師
本碩畢業于江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工業設計專業。多次擔任中美青年創客大賽、天府寶島工業設計大賽評委。先后任職海爾、洛可可、嘉蘭圖、日本GK等國內外知名設計企業,設計上百件產品,獲實用新型專利3項,外觀專利36項。
伊萊克斯中國首席設計資深設計經理
畢業于英國考文垂大學和南京藝術學院,分別獲得交通工具碩士學位和產品設計學位。目前就讀于交通大學EMBA課程。深耕北歐設計11年,同時負責伊萊克斯全球設計以及其他子品牌的設計工作(AEG,FRIGIDARE)。結合伊萊克斯的可持續的,美好生活的發展理念以及社會責任,致力于設計與研發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優質產品和用戶體驗。保持瑞典設計的特點與實驗性,結合中國制造優勢,把創新的理念變為現實。善于管理國際團隊,良性引導不同文化背景的碰撞與特點。以上海為支點,結合中國制造業的實力,協調不同國家的設計團隊緊密合作。增強伊萊克斯設計One team的全球運作理念。注重開放的頭腦和保持好奇心,善于培養和激勵設計師,使設計師的個人與公司的發展良性結合。
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教授、副院長
碩士生導師
2001年本科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2008年研究生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2017年英國阿爾斯特大學訪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員;中國包裝聯合會設計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數字影像創意委員會學術委員;遼寧省美術家協會設計藝委會副主任;沈陽市美術家協會理事。
齊家智行科技總經理
前比亞迪汽車設計中心負責人,主持了比亞迪兩代王朝車型設計,締造了“Dragon Face”設計理念體系,主持了比亞迪云軌云巴及新能源大巴外觀設計,連續兩次榮獲“國家外觀專利金獎”,榮獲“深圳市地方級領軍人才”。
博士,教授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分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
江西省工業設計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入選江西省“雙千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江西省“四個一批”人才、江西省課程思政教學名師。
吉利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
高級室內設計師。中國室內裝飾協會“設計教育專家庫”第一批入庫專家,主要從事傳統建筑、數字展示、產品設計教學、研究工作,主持參與工程設計50余項,出版專著、教材等7部,發表論文多篇。
西南交通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人機環境系統設計研究所副所長
碩士生導師
主研設計項目包括復興號動車組外觀涂裝方案研究、京張高鐵智能動車組研制項目美工應征方案外觀涂裝設計、時速350公里雙層標準動車組工業設計、時速250公里中國標準動車組研制工業設計聯合設計、600公里時速磁懸浮列車設計、北京機場線、上海地鐵5、6、8、9、17、18號線車輛外觀工業設計、武漢地鐵5、7、8號線車輛工業設計、廈門地鐵1號線、2號線、3號線工業設計、福州地鐵2號線工業設計等,團隊作品多次榮獲國內外知名獎項。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珠寶學院副院長
碩士生導師
2003年7月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書法文化研究所,就職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珠寶學院,從事珠寶首飾文化與設計方面的教學與科研,作品多次應邀參加中、日、韓等國際展覽,設計了“夢江南”、“別趣”等首飾作品,并獲得不同的國際獎項。
燕山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設計分會理事
中國好創意河北賽區組委會副主任
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評審專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評審專家。教育部高校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國家級一流本科產品設計專業建設點負責人,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榮譽稱號,河北省國防科技工業局授予河北省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先進工作者2009年-2019年6件作品入選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以及國內外其他獎項1000余項。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
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黨支部書記、副主任
北京市課程思政教學名師
研究方向是情感計算、信息可視化、交互設計、文化數字化,出版教材《Unreal Engine虛擬現實開發》、《交互藝術裝置實現技術》,設計作品多次在頂會ACM Multimedia等國內外設計展覽中展出。
博士,山東大學教授
山東大學首屆“我最喜愛的老師”、山東省教學名師,教育部首批虛擬教研室負責人。兩次被中國工業設計協會評為“十佳設計教育工作者”。主持國家級一流課程3門,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5項。
博士后
湖南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教授
博士生導師
高等工程教育第四屆工業設計專業教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國家與省部級科研教研項目20余項,完成企業合作項目30余項。先后主持產品設計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首批國家級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國家級研究生在線示范課程、省級研究生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等課程建設。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出版專著3部,主編教材2部。主持項目獲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中國設計紅星獎2項,“芙蓉杯”國際工業設計大賽企業創新獎1項。指導學生在德國紅點、“芙蓉杯”國際工業設計大賽、全國工業設計大賽等各項大賽中獲獎50余項。
中南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副院長
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持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湖南省社科基金藝術類重點項目及省級課題6項;主持教育部首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基地建設,成果在全國高校美育工作會議上推介;發表高水平論文23篇,出版教材、專著與繪本共9部。
湖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現為湖北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教育部首屆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常務理事,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藝術設計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
碩士生導師
廣西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
廣西設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廣西自治省級設計學重點學科負責人,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產品設計專業負責人,國家級一流課程負責人,中國工業設計獎終評評委,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終評評委,愛爾蘭卡羅理工學院訪學學者。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全國十佳教育工作者”提名獎。在二十多年的教學和科研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主持教學成果先后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二三等獎各1項,獲地廳級社科成果三等獎1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廣西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1項,廣西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1項,橫向項目多項,同時,主要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項。發表論文65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22篇(含CSSCI期刊5篇)。
設計學博士
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副院長
教授,碩士生導師
英國樸茨茅斯大學文化與創意產業學院訪問學者
北京交大圓明園研究院執行院長
長期致力于設計符號學理論及其設計應用研究。在品牌設計和導向標識系統領域發表高水平論文多篇,并曾擔任合肥南站、北京北站、北京西站、北京動物園、圓明園等重要設計項目負責人。
教授
上海設計之都促進中心理事長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
創意中國設計聯盟副主席
上海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系統議政建言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博路工業設計有限公司首席運行官,東莞市循環經濟工業設計研究中心理事長。
浙江省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設計與制造》雜志創始人、浙江省工業設計創新服務基地總經理,先后獲“浙江省十佳工業設計創新推進者”稱號,第十三屆光華龍騰獎中國設計貢獻獎銀質獎章。成功策劃主辦浙江優秀工業設計展,中國設計智造大獎巡回展,2018世界工業設計大會·設計周、設計展及各類“設計+”對接活動。
深圳市設際鄒工業設計創始人兼總設計師
中國首家設計類脫口秀節目《設際說》創始人
中國十佳設計師、深圳設計業十大杰出青年深圳禮物評委、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副會長、改革開放40周年深圳杰出工業設計師、廣東設計30周年設計百人榜、“工業設計專業一體化課程開發”教科書編撰特聘專家、西安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研究生導師、中國礦業大學工業設計系研究生指導。榮獲設計界奧斯卡德國“紅點獎”、德國“IF獎”“美國IDEA獎”、“臺灣金點獎”、“中國好設計”等數十個國際設計大獎。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pvBDhIprycnu2KD1cUYGG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