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蘊中國·藝術教育創新成果展暨高校文創產業項目推介會”征集大賽
發布時間:2023-10-25
截稿時間:2023-12-15
閱讀量:49799次
“藝蘊中國·學校藝術教育創新成果展暨高校文創產業項目推介會”活動(簡稱“國藝展”),旨在展示各級學校藝術教育創新成果,助力構建中國特色的藝術教育體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搭建文化創意項目孵化平臺,促進文化藝術與科技、教育等協同創新融合發展,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撐。
一、活動主題
傳承創新?跨界共融
二、成果要求
1、學生成果:立足專業特色,弘揚正能量。體現積極學生向上的精神風貌,高尚的思想境界,高雅的審美情趣和勇于創新的能力。
2、教師成果:文化底蘊深厚,積極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反映時代新貌,彰顯學科特色,體現教學創新,以藝載德、以美育人。
3、學校成果:傳承經典文化,激揚民族精神,形式靈活多樣,作品豐富多彩,突出“五育并舉”之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征集對象
1、教師組:全國各高等院校、中等專業學校、中小學、社會藝教機構教師。
2、學生組:全國各高等院在校的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在校普通中專生、職高生、中職生;中小學生、社會藝教機構學生。
3、從事文創產業研究,文創產品開發、生產機構的相關人員。
四、報送類別
(一)藝教成果類
1、藝術學門類一級學科所屬的藝術類專業(二級學科)作品及相關研究成果均可報送。
(1)美術學類:繪畫、雕塑、攝影、書法、實驗藝術、跨媒體藝術、漫畫、纖維藝術等。
(2)設計學類: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公共藝術、工藝美術、數字媒體藝術、藝術與科技、陶瓷藝術設計、新媒體藝術、包裝設計等。
(3)音樂與舞蹈學類:音樂表演、詞曲創作、舞蹈表演、舞蹈編導、流行舞蹈等。
(4)戲劇與影視學類:戲劇表演、戲劇教育、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導演、戲劇影視美術設計、錄音藝術、播音與主持藝術、動畫、影視攝影與制作、影視技術等。
(5)藝術學理論類:藝術史論、藝術管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2、文學類:文學創作(小說、詩歌、散文、劇本等)、文學藝術評論。
3、體育藝術類:突出健與美的精妙融合,鼓勵多種藝術形式相結合的綜合表現形式,包括啦啦操、武術表演、藝術體操及相關理論研究等。
4、專項研究類: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創新理論與實踐研究;
(2)藝術研究、藝術教育、藝術創作、藝術服務、文創產業研究及藝術人才培養創新實踐等相關科研課題。
5、教研成果類:
(1)美育改革創新優秀案例、新時代美育育人體系構建與實踐等研究;
(2)藝術教育創新成果總結報告、藝術實踐活動及活動策劃文稿等;
(3)學校自主開發編寫的藝術學科相關校本教材、專業論文、優質課錄像、微課、教學設計、課件制作等。
(二)文創項目類
根據國家統計局《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8)》統計范圍,在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服務、文化傳播渠道、文化投資運營、文化娛樂休閑服務、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文化裝備生產、文化消費終端生產等行業中,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產生的文創作品,報送項目類別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1、文博旅產品創意設計類: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各類博物館藏文物、美術館、文化館、圖書館、紀念館文化資源,城市IP、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旅游文化元素為依據,設計獨具特色的創意產品、項目等。
2、工藝美術創意類:注重傳統工藝的創新發展,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時尚和生活需求相結合,從材料、工藝等方面設計具有創新性、藝術性、實用性和市場價值的文創產品。報送類別包含但不限于:雕塑、金屬、漆器、陶瓷、花畫、編織、刺繡、珠寶首飾等有關創意產品。
3、數字創意類:聚焦文化與科技融合,鼓勵學科交叉、領域交叉設計創新,作品類型包含但不限于動畫設計(動漫及衍生產品均可)、短視頻、游戲設計、AR/VR/MR設計應用、交互設計、交互裝置、電競、H5、小程序、Flash、APP、電子出版物及基于網絡的文化軟件藝術設計作品或項目。
4、其它創意類:IP衍生文創產品、生活美學文創產品、紅色文創產品等。
以上作品類別,單項、全面報送均可。
五、報送說明
1、參展作品一律要求原創,無知識產權爭議或糾紛,不得違反國家法律法規,不得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所有參展作品,以電子稿件的形式線上投稿,同類作品每人限報兩件,不允許出現學校、作者姓名及其他賽事標識等信息。
3、參展作品以院校、系、專業、團委等為單位統一組織報送,并嚴格按照報送表要求填寫報送信息。
4、活動流程:作品收集→作品報送→關注公眾號(快捷查詢)→作品審核→公布結果→人才建檔→展示展覽→成果推介。
六、報送要求
1、美術、書法類:掃描儀掃描或數碼相機拍照,JPG格式,每件作品大小不超過3M。
2、攝影類:黑白、彩色不限,單幅、組照均可,配有標題和文字描述;JPG格式,作品長邊不低于3000像素,單張圖片大小不小于2M;不得對作品原始影像刪改、添加、技術合成等,可根據創意進行亮度、對比度、色彩飽和度及構圖剪裁等必要的后期處理。
3、數字媒體類:
(1)視頻類作品:MP4或MPG格式,附內容簡介或創意說明,時長2~20分鐘(不含片頭、片尾),最低分辨率1280×720,視頻最大不超過200M,簡體中文字幕;
(2)動漫作品:動畫短片,創作方式及軟件不限,片長2~10分鐘,分辨率:1920*1080,H264,MP4文件;漫畫分辨率不得低于300dpi,格式為JPEG/TIFF;
(3)交互作品:需提交高保真文件和可交互的demo;VR作品需提交1080p正常視角錄屏,其中全景VR需同時提交360度全景視頻文件,實時渲染VR需提交可執行文件。高保真文件可以是設計圖稿,可執行demo文件用H5或apk。
4、設計類:
(1)A3幅面、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單張圖片大小不超過4M,每件作品限4幅(文創設計作品展示圖不限數量),需附作品主題、作品介紹、設計構思、整體效果圖、外觀尺寸圖等相關信息;
(2)小組形式設計參展作品,每組不超過6人;
(3)推介成果報送要求,詳見專用表。
5、音樂與舞蹈類:
(1)聲樂表演:演唱風格、形式不限,作品MP3或MP4格式(無水印,有歌詞字幕),時長為2分30秒-6分鐘,并提交電子版歌譜;
(2)樂譜:報送歌曲紙質歌譜電子版;
(3)器樂演奏:演奏形式、樂器類別不限,時長不超過6分鐘,MP4格式,全景錄制;
(4)舞蹈作品:舞種、舞蹈形式不限。提交作品劇照4張,時長不超過8分鐘,MP4格式,全景錄制,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
6、戲劇與曲藝類:劇種、曲種、表演形式不限,鼓勵地方曲種、小劇種和瀕危劇種積極報送,報送要求同上(舞蹈作品)。
7、體育藝術類:報送要求見舞蹈類作品。
8、教研成果與專項研究類:課題、校本教材、總結報告、論文(不少于4000字)等成果WORD文檔報送;微課視頻為MP4格式,時長5~15 min。
9、文創項目類:文化創意設計需緊貼大眾生活,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藝術價值與實用功能、創意設計與市場需求相結合,項目具備創新性、產業落地性、文化價值性等。作品需提供清晰的創作草稿、最終作品(電子照片或電子稿)及詳細的創作說明。提交的最終作品電子文件建議大于3M,保證圖面清晰,每件作品提供4~8個版面。
七、作品審核
1、審核計分采用百分制,根據“原創性、文化性、藝術性、思想性、生態性、創新性、功能性、前瞻性、可持續性、市場價值與可實現性、人機工學及美學”等標準,按作品類別分組計分。
2、本展分三級審核,審核委員會本著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采用分類審核和綜合審核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審核工作。
八、證書設置
作品通過三級審核后,組委會根據參展形式、參展組別、作品類別,頒發相應證書。
九、成果展示
精選作品分類收錄進《當代中國高校藝術作品年鑒》系列專業叢書(暫定名)和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創成果影像資料庫,公開出版發行,并進行線上宣傳、線下巡展,多措并舉構建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立體化的宣傳格局,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強國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十、項目推介
組委會將以初審、培訓、考察等形式,選出重點項目及項目路演名單,參與孵化對接、成果推介等系列活動,以推動設計成果產業化及產教融合協同創新發展(具體安排另行通知)。
十一、報送時間
每屆兩期報送,第一期報送截止時間2023年6月底;第二期報送截止時間為2023年12月底。組委會以報送作品的時間先后順序,分期發布入選作品結果。
華光在線組稿收稿日期:
2023年12月15日
請將報名表及視頻作品打包壓縮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一定要按要求重新命名!)
十二、特別說明
1、本展不收報名費用并全面反饋參展結果,供存檔、宣傳、上報等用途。需作品證書留念者,非會員單位自行承擔制作費用(自愿選擇是否制作)。
2、該活動面向全國征集作品,優秀創作者可享受多項服務,詳見活動受益。
十三、活動受益
1、入選作品,組委會將擇優向知名藝術機構、拍賣公司和畫廊等定點投放,以提高創作者的知名度和帶來相應的經濟效益。
2、入選作品,組委會擇優推薦給相關企業,助推創意設計到產品的商業價值轉化,由企業對作品進行商品化孵化,同時創作者將獲取設計授權費用。
3、積極組織參與征集活動的院校,優先納入承辦“國藝展”高級學術論壇、巡展等活動單位。
4、組委會將組織國家級、省級審核委員會專家,針對美術、藝術設計等專業指導教師,按計劃免費開展再繼續教育工作。
5、參展成果特別突出的院校,組委會聯合國家級媒體進行專題訪談報道。
十四、作品版權及出版
1、報送作品必須為本人原創,如有侵犯他人版權,作品發生版權、知識產權等糾紛,取消展覽資格,后果由作者自行承擔。
2、入選作者同意授權組委會在全國藝教公益活動中使用該作品。
3、組委會擁有參展作品出版、收藏和用于電視、網絡、平面或廣播媒體展示的權利。
4、本活動發布內容解釋權歸組委會所有,有關的任何未盡事宜,均由組委會進一步做出補充細則規定并進行解釋。
十五、組委會聯系方式
聯系人:王嘉輝老師、王啟新老師
電話:010-60700102(微信同號)
網站:www.mxyyssj.com
報送郵箱:[email protected]
辦公地址:北京市中關村科技園區平谷園興谷B區
https://mp.weixin.qq.com/s/5MfB3GSJloI-2XRdIoZ1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