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程發軔
志展宏圖
前言
2021級視覺傳達本科畢業設計展如期而至,恰似一場色彩與創意交織的綺夢,將學子們的奇思妙想幻化成視覺盛宴,定格下青春最閃耀的瞬間。每一幅作品都是思想與技法碰撞的結晶,每一位創作者都在用獨特的視覺語言,詮釋著對設計的熱愛與執著。展廳內,作品們以靈動的姿態,無聲訴說著當代視覺藝術的多元魅力,展現出視覺傳達領域的無限潛能。這不僅是對四年專業學習的精彩總結,更是對他們未來藝術征程的美好期許。愿這群懷揣夢想的追光者,在設計的道路上繼續乘風破浪,用創意的畫筆勾勒出更加璀璨的視覺華章。
動態海報設計
《大腦健身房》
動態海報設計
楊蘊琪
指導老師:洪濤
設計說明:
在信息碎片化和數字娛樂泛濫的今天,人類大腦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認知危機。大腦健身房"系列設計正是基于這一現狀,通過神經可視化與交互技術的結合,將抽象的大腦健康問題轉化為可感知、可互動的體驗,幫助公眾理解碎片化時代的認知風險,并主動參與大腦訓練。
《破界·新生》
敘事性動態海報設計
——以動態海報演繹器物修復的蛻變哲學,串聯傳統匠心與科技未來
陳蕾
指導老師:陳琛
設計說明:
修復不是對破損的掩蓋,而是對物品記憶的二次創作。本系列動態海報以“破碎→重構→升華→革新”為主線,通過四大視覺篇章,展現物品從物理殘缺到精神重生的抽象概念。每張海報以獨特隱喻符號(蝴蝶、骨骼、機械臂等)構建敘事,將手工溫度與科技理性融入動態設計,讓“修復”成為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文化紐帶。
《萬物生,共呼吸》
——動態海報設計
韓青芮
指導老師:張迎春
設計說明:
本次設計以“植物的數字化重生和生命力”為核心,將植物從萌芽、舒展到盛放的生命過程,通過動態視覺語言,探索植物生命中的能量流動,將自然生長規律轉化為可感知的數字藝術,傳遞科技視角下的生態共生的環保必要性。傳遞出植物生長過程中自然生命的循環與不息。
插畫設計
《梨園韻彩》
——京劇插畫設計
胡冰倩
指導老師:陳琛
設計說明:
萬古春秋,文化歷久,中國京劇古今輝煌。此作品選取傳統元素與京劇中的四大行當相結合進行非遺創新插畫設計,以經典劇目中的主要角色作為參考,意在弘揚傳統京劇,為京劇文化的傳播貢獻綿薄之力。
《五禽志》
主題插畫設計
朱家兵
指導老師:徐剛
設計說明:
本系列插畫以“五禽戲”為內核,通過服飾考據、動態提煉、紋樣提取等,構建起傳統養生文化的視覺效果。角色風格既保留漢唐氣象,又融入現代設計,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提供了視覺性的創新方式。
《仙俠幻境-萬歲山》
插畫設計
張竟曰
指導老師:陳琛
設計說明:
本畢業設計圍繞萬歲山仙俠園區展開,創作6張插畫組成長卷,以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手法,呈現仙俠秘境、御劍等奇幻場景。基于插畫元素延伸文創設計,將文化特色融入實用產品,實現文化傳播與商業價值兼顧。
《大涼山記憶》
彝族文化系列插畫設計
張雅寧
指導老師:孟慶紅
設計說明:
以彝族紋樣為核心元素,通過解構與再創造,將傳統火文化符號與現代插畫風格融合。以鮮艷色彩勾勒彝族女性堅韌形象,讓古老紋樣煥發新生,在傳統與現代碰撞中,展現彝族女性如火焰般熾熱不屈的精神。
《儺戲面具》
插畫主題設計
南佳鈺
指導老師:徐剛
設計說明:
本畢設以貴州儺戲為靈感,通過現代插畫手法重新詮釋傳統儺戲面具、服飾。作品融合了儺文化的神秘色彩與當代視覺語言,旨在傳播非遺文化,探索傳統與創新的結合。
《宋氏風箏》
非遺主題插畫設計
孫泓雯
指導老師:洪濤
設計說明:
“宋氏風箏”最先起源于北宋時期宋徽宗自己非常喜歡的的一種娛樂,后傳入民間流傳至今,成為開封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該畢設旨在通過系列插畫來描繪宋徽宗與宋氏風箏之間的浪漫故事,表達宋徽宗對宋氏風箏的喜愛,同時也對該非遺進行了視覺創新,進而更好的傳播和傳承這一文化遺產。
品牌形象設計
《懶窩咖啡屋》
品牌形象設計
王紫茹
指導老師:朱瑜珠
設計說明:
“懶窩咖啡屋”以慵懶治愈為基調,logo中三花貓抱著一杯咖啡杯構成,詮釋咖啡與萌寵的溫馨碰撞。打造人寵共融空間,暖光縈繞、軟墊相伴,既提供醇香咖啡,也備有寵物小食。懶窩咖啡屋讓慵懶遇見溫暖。
《錦茯韻》
茶品牌形象設計
王若函
指導老師:晉甜
設計說明:
“錦茯韻”旨在展現陜西茯茶的深厚文化底蘊與獨特魅力。“錦”字象征“品牌對茯茶的極致追求。海棠紋寓意美好、富貴與吉祥。窗欞的造型仿佛打開茯茶文化世界的一扇窗,表現出歷史的韻味和現代設計的簡約感。
《蛋白計劃》
輕食品牌形象設計
張茜
指導老師:陳琛
設計說明:
本畢業設計聚焦“蛋白計劃”輕食品牌形象設計,以健康、活力為核心,融合簡約現代風格與營養元素,打造獨特的品牌視覺符號、標志及包裝體系。文創設計圍繞品牌形象,將核心元素延伸至餐具、健身周邊等產品,賦予輕食文化更多趣味與實用性,傳遞科學飲食理念,提升品牌影響力。
《不流浪星球》
品牌形象設計
張振靜
指導老師:王金磊
設計說明:
“不流浪星球”以關愛流浪貓為核心,選用明亮黃色為主色調,傳遞溫暖與希望。設計這一品牌的初衷是想讓更多人了解到流浪貓的生存處境,希望更多人能關心關愛流浪貓,領養代替購買,讓更多流浪小貓找到屬于自己的家。
《爪萌星球》
品牌形象設計
李媛媛
指導老師:陳琛
設計說明:
以宇宙星球為靈感載體,主輪廓采用圓潤的粉藍色星環,象征包容萬物的溫暖宇宙,亦是貓咪與主人共同成長的理想樂園。星球中央融入俏皮上揚的貓耳剪影,搭配杏仁狀寶石貓眼,既保留星際的神秘感,又精準傳遞"貓咪專屬星球"的品牌基因。漸變的粉藍色調中,櫻花粉傳遞柔軟呵護的初心,星云藍詮釋值得信賴的專業感,交疊暈染出夢幻治愈的萌寵次元。外環采用無棱角流體設計,如環抱貓咪的掌心,暗喻品牌對寵物安全的極致追求。
《汪了個喵》
——寵物食品品牌形象設計
張笑釧
指導老師:洪濤
設計說明:
“汪了個喵”品牌以擬人化的貓狗形象與品牌名巧妙結合,打造出具有溫度與辨識度的整體視覺體系。中英文品牌名與手繪寵物卡通形象風格統一,表達了“汪了個喵”在健康、安全、擬人化喂養理念下,為寵物打造快樂生活的品牌愿景。使該品牌平衡功能與情感,既滿足寵物安全、健康的需求,也滿足寵物主的情感價值,傳遞“陪伴與治愈”的價值。
《阿凱生鮮品牌設計》
品牌設計
張苗苗
指導老師:晉甜
設計說明:
阿凱生鮮品牌設計以"自然鮮享"為核心,提取蔬菜元素構logo,展現食材本源活力。主色調選用青檸綠與象牙白,搭配暖橙色點綴,傳遞新鮮健康與溫暖服務雙重感知。字體采用圓潤矩形造,增強親和力。視覺系統通過果蔬延展,構建年輕化、高辨識度的品牌形象,傳遞"每日鮮選,即食即美"的生活理念。
文創產品設計
《山西黎侯虎》
文創產品設計
陳欣然
指導老師:晉甜
設計說明:
山西黎侯虎文創產品設計聚焦于山西黎侯虎的文化內涵與藝術特征?采用IP形象創作與插畫設計方式對傳統元素進行年輕化表達,進而開發襪子、手套、傘具、束口袋等文創產品?實現文化符號與現代生活場景的結合。
《零零鴨》
解壓文創設計
張世斌
指導老師:吳鑫瑩
設計說明:
“零零鴨”是一個富有親和力和趣味性的鴨子形象,它代表了一種輕松、幽默、放松的生活交度,將“零零鴨”與“零壓力”理念結合,不僅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心理上的出口,也能幫助他們在壓力中找到自我調節的方式。這一課要的意義在于,通過平面論計的視覺手段,將“零零鴨”形象與“零壓力”生活方式的理念傳遞給更多的年輕人,讓他們在快節奏、壓力重重的生活中,感受到放松和愉悅。
《徽風映坎》
呈坎村文創產品設計
高子怡
指導老師:晉甜
設計說明:
呈坎作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村,承載了豐富的傳統文化遺產,包括古建筑、傳統手工藝、民間藝術等。本作品將傳統元素與現代平面構成進行結合,運用簡約的中式水墨風,選取了村內典型建筑與徽州三雕中的人物和植物結合來表現呈坎村如畫般的意境。
《泥泥有靈》
淮陽泥泥狗文創產品設計
任芳欣
指導老師:陳琛
設計說明:
本設計提煉泥泥狗造型、紋樣及五行色彩元素,以“人神共生”為核心理念打造雙IP形象,融入插畫與海報設計,通過萌化造型和動態場景互動,融合傳統元素與現代審美,打破非遺與現代生活隔閡。
《華豫萬象》
張蒙
指導老師:孟慶紅
設計說明:
本設計源于河南博物院豐富的文物寶藏,選取四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蓮鶴方壺、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四神云氣圖、綠釉立姿陶狗)作為核心元素,將國風韻味與現代流行元素相結合,提煉傳統紋樣精髓,開發衍生品,并運用AR技術,探索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交融之道。該設計旨在以新穎方式喚醒文物的新生價值,助力文化遺產在當代的傳承與傳播。
《朱仙鎮木版年畫的創新設計
及應用》
腰亞杰
指導老師:孟慶紅
設計說明:
本設計以朱仙鎮木版年畫為靈感源泉,保留其古樸線條與傳統的色彩韻味,融入現代美學理念。通過扁平化設計與抽象化處理,使其適配多元載體,讓朱仙鎮木版年畫煥發新的獨特魅力。
IP設計
《絨質重塑——淮陽泥泥狗IP
的特色設計探索》
張蕊
指導老師:胡俊濤
設計說明:
淮陽泥泥狗作為河南淮陽地區古老的民間藝術,承載豐富文化內涵,是當地民俗文化“活化石”。但隨時代變遷,面臨傳承困境。本研究以絨質材料重塑淮陽泥泥狗IP,將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結合,讓古老藝術以新形式呈現,吸引年輕群體關注,助力文化傳承與保護。
《豫見神獸》
IP設計
李晨茜
指導老師:陳琛
設計說明:
對河南博物院的“神獸”們進行IP設計,不僅源于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和藝術魅力,更與其歷史背景、符號意義及現實需求密切相關。博物館是歷史和文化的傳承者,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和藝術品不僅是人類歷史發展的見證,還可以幫助人們學習和理解過去的歷史和文化。讓傳統文化可以突破“博物館圍墻”,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信息可視化設計
《鄉村振興視角下東昌葫蘆非遺技藝信息可視化設計》
陳怡雯
指導老師:晉甜
設計說明:
本設計以動態敘事為核心,通過分層架構與交互邏輯,多維度呈現東昌葫蘆非遺技藝的工藝脈絡、文化寓意及社會價值。同時,以時間軸串聯傳承歷程,桑基圖映射國內外對該領域的知悉度,環形圖凝練精神內核。整體的視覺語言不僅融合了自然意象與技藝符號,還很好的平衡傳統美學與現代簡約,旨在以設計為橋,激活非遺的活態生命力與鄉村振興動能。
《班禪錦茶》
茶文化視覺信息可視化設計
秦藝帆
指導老師:吳鑫瑩
設計說明:
該作品以中華傳統茶文化為主題,采用視覺可視化的表現形式,主要針對“點茶技趣”以及中國的飲茶歷史做出詳細的論述,并由此延伸出“班禪錦茶”這一茶品牌。
繪本設計
《表》
——繪本設計
房穹霖
指導老師:王金磊
設計說明:
以“時間焦慮”為切入點,通過修復停擺的懷表這一故事線進行繪本創作,將抽象時間焦慮轉化為可感知的語言,引導情緒從迷茫轉向和解,以非說教方式完成焦慮轉化。希望可以為青年因人生迷茫引發的壓力與焦慮提供情緒價值。
《小兔子乖乖》
兒童安全繪本設計
杜欣然
指導老師:徐剛
設計說明:
整個繪本作品從“關愛兒童安全健康”的角度出發,繪本創作的初衷旨在教導孩子們面對“自己獨自在家時”會遇到的問題和情況。整個展示布置采用了“兒童房間一角”的想法來布置,更符合繪本的風格。
《童年貨架》
繪本設計
張思毅
指導老師:洪濤
設計說明:
以“童年記憶的珍貴性”為核心,通過虛實交織的夢境與現實的對比,展現孩童對成長的渴望與對純真時光的無意識留戀。通過“商品”與“記憶”的雙重貨架結構,將孩童的消費欲望轉化為對情感價值的發現。設計上兼顧童趣與哲思,讓讀者在草莓糖的甜味與玻璃瓶的微光中,重新撿拾那些“以為遺忘的玻璃彈珠”。
《亂麻的星星》
繪本設計
丁奕文
指導老師:張迎春
設計說明:
繪本《亂麻的星星》從一名因與眾不同而經受語言暴力的孩子的視角出發,結合能引起讀者內心共鳴的情感類圖文,通過易懂的信息傳遞形式揭露言語暴力對于兒童身心健康的危害,將情緒視覺化,融合豐富的色彩進行繪本的表達創作,呼吁人們接受并尊重不完美,并意在提升社會對個體差異的包容度。
《綠釉陶狗的使命》
繪本設計
彭伊蕊
指導老師:洪濤
設計說明:
繪本以“綠釉立姿陶狗”的擬人化視角展開,通過第一人稱敘述,講述其從誕生、陪葬守護到被考古發現并陳列于博物館的歷程。主題聚焦于文物背后的生命感,強調其作為“忠誠守護者”和“文明見證者”的雙重使命,傳遞文化傳承的核心價值。
包裝設計
《上海伴手禮——豫園老城隍廟
梨膏糖秋梨膏》包裝設計
牛浩培
指導老師:王金磊
設計說明:
設計結合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派剪紙”風格和手法,對上海豫園老城隍廟梨膏糖、秋梨膏包裝進行了再設計。插畫內容包括上海著名新老建筑物——東方明珠、豫園、城隍廟,對其進行平面剪紙化創作,突出了產品的地域性特點以及產品的歷史悠久。
字體設計
《甲骨新創》
——河南大學校訓校歌字體設計
方宇鴻
指導老師:朱瑜珠
設計說明:
甲骨文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系統,也是漢字的直接源頭,上承原始社會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在漢字發展史上具有關鍵地位。本作品名為《甲新創字體設計》,以河南大學校訓、校歌為內容,以甲骨新創字體為排版,融入了河南大學漫長歲月、歷史悠久的獨特文化基因,承載著河大人的愛國情懷和奮斗精神。
紋樣設計
《萬物生·苗繡紋語》
——苗繡紋樣設計
孫嫣彤
指導老師:胡俊濤
設計說明:
本次設計以苗族傳統刺繡紋樣為靈感,通過結構與重組,賦予古老紋樣當代視覺生命力。選取蝴蝶紋、魚紋、龍鱗紋等經典圖騰,分析其幾何構成與象征意義,運用數字化手法進行再創造。在造型上,將傳統紋樣拆解為模塊化單元,通過對稱、旋轉等構成方式重組,形成兼具民族韻味與現代美感的裝飾圖案。通過這次創作,既保留了苗繡的文化基因,又為其注入新的視覺表達,展現非遺藝術的創新可能。
UI設計
《植友》
——植物識別與智能園藝設計
袁萌萌
指導老師:胡俊濤
設計說明:
以“自然共生”為核心理念,UI融合生態美學與智能交互。視覺層采用自然漸變綠色系,搭配柔和圓角與流動有機形態,營造沉浸式園藝氛圍。界面布局采用模塊化卡片設計。植物識別頁集成動態取景引導框,用戶拍攝時可實時識別葉片輪廓;養護主頁以“環境儀表盤”形式聚合光照、溫濕度數據,異常值通過漸變光暈預警。功能入口采用場景化圖標。設計細節強調情感化連接,多出以手繪風格插畫裝飾。
海報設計
《霧眸》
白內障科普性海報設計
楊佳琪
指導老師:朱瑜珠
設計說明:
白內障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也是全球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此作品根據白內障患者癥狀視界為靈感,設計海報畫面,通過年輕化視覺展示,構建從認知到行動的完整閉環,最終實現科普傳播效果。引領大家了解白內障眼疾,呼吁人們愛護眼睛,關注眼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