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九屆“設計再造”
綠色生活創意展
入展作品欣賞
“與”“弈”
主創設計:吳曉燕郭慶偉
設計院校:太原學院
設計說明:缸,本是生活器物,用來盛米盛水,用于釀酒、釀醋發酵與儲藏。在歷史長河中隨著生活的水平提高,這種物件逐漸脫離了人們的生活視野,尤其是做缸的工匠本是父輩依次傳承的手工藝,現已是斷代無年輕人再去傳承這一門技藝。現狀更是因為環保要求原來的生產狀態不能符合現在環保要求,由此想通過大膽嘗試把功能按當下人們的需求功能和審美重新定義,使它重新現于人們的視線里。在城市、農村、城鎮、自然的背景下,尋找本屬于器物的語言和對話,通過兩件作品[與]和[弈]的語言表達,通過物與物之間,人與人之間,物與人之間的關系闡述,與人坐、與物坐、與天地坐的寓意精神,來表達當下人們更需要的是我與你更有溫度的關系。
鏈燈
主創設計:徐斌
設計院校:溫州商學院
指導老師:謝瑞樂
設計說明:該作品的創作靈感來源于歐式古典燈具,歐式吊燈追求繁雜華麗,是藝術家的創作,而鐵鏈條和齒輪機械、簡樸,本身就是工業標準下的產物,我希望通過二者的結合,顯露出創新精神,同時,我希望通過該作品來告訴人們學會廢物利用、低碳環保,從長遠的目
標考慮,進行可持續的發展。
Earth Pulse
主創設計:任萬朔
設計院校: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指導老師:曾莉
設計說明:傳承文化,產品創新,環保廢物利用入手,結合甘肅張掖丹霞地貌為設計元素,利用廢舊的建筑水泥通過加工制作桌面收納擺件,水泥通常給人以冰冷、厚重的感覺,融入丹霞地貌巖石本身的色彩和太陽光折射的顏色,讓水泥給人感受力變得與眾不同。水泥本質的灰色,融合色彩,調劑了緊張的上班環境。
“皮”與“瓶”的結合——皮制趣味擺件
主創設計:薛子安
設計院校:常州工學院
指導老師:何玉蓮
設計說明:皮質沙發是家庭中常見的家具,經過歲月的磨損,也難免遭到被丟棄的命運。我將廢舊沙發的表面皮料與牛奶空瓶相結合,利用不同皮革的不同特點和表面特性,制作出不同形態的瓶套,使廢棄材料得以再次利用。用它作為擺件、花瓶、筆筒也是相當活潑可愛,也使空瓶的功能得到了進一步的延伸。
CANDY MONSTER(糖果怪物)
主創設計:王燕季榮宣景然
設計院校:鹽城工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指導老師:王燕
設計說明:危險-可愛、廢物-新寵、現實-理想-再現,煤氣罐,承載生活的日用品,也是承載記憶的舊物件,大腹便便的糖果怪物似乎正要發射糖果子彈,趣味十足,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躍躍欲試,勾起無限的童年回憶。
燃墨
主創設計:劉潔儀
設計院校: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
指導老師:邵丹
設計說明:作品的靈感來源于偶然的機會看見被火燒了一半的紙,仔細端詳紙的邊緣凹凸有致,別具一格,起起伏伏像極了一座座遠方的山。紙的邊緣黑白像極了中國傳統墨畫的。于是收集一些被火焚燒過的紙的邊緣,做成了一副“山水畫”。因為是燃燒過的墨,故取名“燃墨”。
Conduit長桌
主創設計:韓軍、白楊(白嗥)
設計院校:內蒙古科技大學
指導老師:韓軍
設計說明:該設計作品是一個由金屬支架與木質平面組合而成的長桌,長桌所使用的材料均為廢棄的回收材料,這些材料沒有重新加工時展現的是“舊”的一面,當舊的材料通過“新”的組合與碰撞時,讓這些原本廢棄的物品煥發了新的生機,并產生了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既可以說是變廢為寶的同時也增加了實用功能與與眾不同的體驗感。桌面的材料是老舊建筑拆遷時回收的舊木地板,通過分揀可以使用的部分重新裁切與拋光處理后進行設計排版并制作而成。金屬支架的材料來自被工廠廢棄的110鋼管與彎頭,通過重新連接與組合變成了具有工業美學、結構力學、構成美學的獨特風格的工業復古桌架。
紙桌、紙磚
主創設計:李曉明
設計院校:中央美術學院
設計說明:在本系列作品中,對于紙這一特質的材料,其具備常性形態與特殊屬性,而將其固化、塑形,使之呈現另外的不常態,這對材質本身也是一個挑戰也是全新的嘗試。同時,有助于優化紙再生設計,新材質與材質新用的設計已成為未來產品趨勢,另外可以希望警醒大家關注環境保護與廢物再造。
“饕餮紋”燈具設計
主創設計:蔡季霖盧佳意黃耀生
設計院校:廣西藝術學院
指導老師:賈思怡
設計說明:“饕餮紋”燈具設計運用鍵盤鍵帽作為主載體材料,并融入獨特的傳統裝飾圖案—“饕餮”紋和材質肌理進行燈具裝飾再造,從而令靜態的鍵帽具有動態序列感,讓原本已黯然失色的廢棄塑料鍵帽重新煥發光彩,在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減輕環境污染的同時將傳統裝飾圖案應用于現代設計領域。
藍
主創設計:周詩婉
設計院校:溫州商學院
指導老師:彭偉華
設計說明:該作品由日常生活中的產生的垃圾制成,在炎炎夏日從金色沙灘和藍色大海中得到啟發,運用紗,波浪等元素表現出大海的多變性,大海是危險的,但在月光的和霧的襯托下又是朦朧優美的,在沙灘和太陽的襯托下,又是活潑可愛的。這副作品也在暗示著人們不要再往沙灘和海洋里投放垃圾了,海洋應該是干凈美麗的,而不是飄著塑料垃圾的。
鏡中
主創設計:余卓宸
設計院校:溫州商學院
指導老師:彭偉華
設計說明:來自于生活中的靈感,是由零食盒子,藥丸,再加上反光的鏡面,鐵欄,瓦楞紙等組成,最初的想法只是一艘船,在海浪中,跟隨著箭頭前進,可是越看越覺得自己的想法改變了,人生有著指路標,我們在航海中循環著,只為找到自己認為正確的,當看向鏡中的自己時,不免多了一絲沉穩,又浮現出一點調皮,看著鏡中的自己,不管是循環還是前進,該改變的是會改變的。
舊物旅店
主創設計:周浩明、劉潤澤、陳軍、張宇崢
設計院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指導老師:周浩明
設計說明:作品為2012年“芬蘭家居陳設博覽會舊物設計(TRASH DESIGN)展”的參展作品,要求在用木板壁簡單隔出的沒有頂棚的客房空間(3 x 4米)里,除了床墊以外,盡可能采用回收的舊物品或舊材料。設計以廢舊紐扣做成隔簾,舊輪胎做成坐墊,舊襯衫構成抽象“畫”,舊木條做成畫框,廢舊包裝帶做成“盆花”,廢紙管和舊木板做成寫字桌,舊嬰兒床拆解后做成報架和掛衣架,舊水管做成臺燈……重點強調以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的“生態審美”體驗。
紙漿蛋托——重生
主創設計:喬宇博
設計院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指導老師:劉晨晨
設計說明:本設計采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紙質類用品——紙漿蛋托為設計材料,運用自然仿生的設計手法,從大自然中尋找靈感,以蜂巢和泰山石紋理為設計靈感來源,把蜂巢的自然結構和泰山石的自然紋理進行提取并與紙漿蛋托本身具有的結構和色調進行結合、重構,最終生成為具有藝術性和實用性兼具的創意燈具。
共享單車重生記
主創設計:胡永豪劉莎吳德凱吳鑫徐程程
設計院校:天津大學
指導老師:闞曙彬
設計說明:作為新四大發明之一的共享單車在帶來低碳生活的同時,也因為廢棄單車回收難、報廢量大而“攻城略地”,我們將廢棄共享單車做成公益桌椅、公園長凳、自行車停車架,用設計推動環保,讓共享單車“有始有終”。
入海重生——共享單車回收利用的另一種可能
主創設計:吳鑫胡永豪劉莎吳德凱徐程程
設計院校:天津大學
指導老師:闞曙彬
設計說明:人工魚礁是一種可以吸引魚類的人造“礁石”。作為新四大發明之一的共享單車在帶來低碳生活的同時,也因為廢棄單車回收難、報廢量大而“攻城略地”,將廢棄共享單車做成人工魚礁,用設計推動環保,讓廢棄單車“浴海重生”。
嬉箱記
主創設計:沙燕趙亞云陳朋
設計院校:鹽城工學院
指導老師:王燕
設計說明:每個人都有幾個陪著自己走南闖北、穿過人山人海的行李箱。它度伴我們走過漫長的旅途,痕跡斑駁。如果有一天再也不能陪著我們到處的話,如何把它繼續留在我們身邊呢?承載了我們太多旅行記憶的行李箱不舍得扔掉,那就用我們的設計讓它重新煥發出光彩,繼續陪在我們身邊。通過對老舊箱子的改造,讓舊物件重現生機。我們以復古皮箱作為主體,小皮箱作為凳子與之呼應,外加現代時尚迷你箱,相互形成一種古今的碰撞,宛如看到了時代的變遷。外表看是如此,可是當我們打開箱子的那一刻,展示給我們的是一個意想不到的空間出現在眼前一一張臺球桌,一個可供兒童玩樂的,趣味十足的小型臺球桌。
“仔架”——置物架
主創設計:金峻林
設計院校:太原理工大學
指導老師:李艷華
設計說明:“仔架”是將鐵藝管頭、木棍和牛仔布料組合而成的置物架。點線面的形式感強烈。木與鐵兩種材料結合而成的框架,不僅結實而且線條感強烈,鐵藝管頭一方面做了點的結構鏈接,另一方面保護了木頭的截面不受損壞。利用牛仔布料裁剪成的條編織在一起,形成架體的面,置放物品,同時與木、鐵的材料上呈現剛和柔的對比。
角落里/光
主創設計:康錦濤文杰
設計院校:太原理工大學
指導老師:李艷華
設計說明:人每日接觸到的事物大半是工業制品,廢棄之后很難進行分解,于是我們想對這種生活工業廢棄制品進行二次利用,原材料感官上的堅硬與冰冷希望通過某種介質來中和,光、玻璃與織物就變成了主要手段。本組作品通過簡練的造型和功能去展現生活中的一角,在角落里默默陪伴每個人的獨處時光,試圖用工業制品與織料結合產生出一種張力,一束光詩意的射下,透過玻璃折射出的剪影一縷一縷,一切都不言而喻。通過這次家具的制作,我們更深刻的理解到了材料的處理對于一件家具的重要性。光與影的變化,順滑的曲線,將金屬的冷艷與生活的溫情相融合,不單是為了改造,更是為了探討生活的意義。
輪框掛椅
主創設計:曾鴻凈
設計院校:福建農林大學
指導老師:邵丹
設計說明:本作品是一個搖椅,能在宿舍或家中房間之中,給平凡枯燥的宿舍增加一點趣味。本作品采用自行車的車輪框和繩子制作而成,在設計上簡單樸實。
南方有加木
主創設計:劉亞萍陳鈺茜
設計院校:鹽城工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指導老師:王燕
設計說明:由兒童自行車改造為貓窩,過程中卸下車輪車鏈,采用最簡單的麻繩包裹車身,將車架轉變為貓架。同樣用麻繩包裹的輪胎用麻布做底,絲綿鋪在輪胎中間,貓坐墊簡單又舒適。車簍和車坐墊同樣使用絲綿覆住,使其柔軟,再用布包裹住,車簍轉變為可以讓貓蜷縮的貓窩,車墊變為可以供貓踩踏的踏板。擋住車鏈的擋板,與貓抓紙結合,變為供貓磨爪的抓貓板。被麻繩裹住的車把上掛上綠色毛球,為貓咪提供玩樂,也提供一抹亮麗。
新衣
主創設計:陶琳、項智、李欣蓮
設計院校:廣西師范大學
指導老師:蘇燁
設計說明:作品分別以柔與放來展現面料再造新衣不同風格的美。拘謹的新衣風格用大面積的宣紙褶皺與有序的樹葉結合,新衣側面曲線表現高貴,典雅。狂放新衣風格則是用宣紙和落葉穿插交融,裝飾大膽,靈活不規則的開口帶來奔放向上的視覺效果。
共享瓢蟲——可動的微型兒童書屋
主創設計:羅宇杰盧焯健
設計單位:羅宇杰工作室LUO studio
設計說明:一個共享的微型可動兒童書屋,中國有大量的廢棄共享單車和報廢汽車鐵皮,我們將這些廢物經過清理,將共享單車部件作為骨架,汽車鐵皮用作外包裹,創造出有童趣的益蟲瓢蟲形態,它的翅膀是可以自由開合的。這些書籍是信息化時代,朋友們捐贈過來自己閑置的自然、藝術、科技書籍。組織了一次兒童基金會的宣教活動,孩子們非常喜歡獨特的它。
再生——大型環保互動裝置
主創設計:陶珂、高昊天
設計院校:廣西大學
設計說明:由于日常生活中產生大量的可再生資源,我們必須開始更多地將廢物視為一種新的資源,而不是產品生命的終結。裝置通過齒輪鏈條將可回收垃圾通過鐵桶倒入裝置內從而形成循環利用廢舊物品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通過參觀者親手將自己帶來的包裝箱等投遞到裝置中,加深其對日益嚴峻的生態環保問題的認識,達到促進全民生態環保行動的目的。
記憶
主創設計:麥德斌
設計單位:創達維森設計機構
設計說明:這是一個由青磚和綠植制作的藝術品。我們收集了從老房子上拆下來的廢棄青磚,經過藝術的再加工,保留了這個時代的記憶。綠植的栽培,讓青磚煥發出新的氣息,古老與現代,過去與將來,在這一刻完美融合。真正的藝術品更美在意境,是通過這個藝術媒介,串聯起那段舊時光的記憶:爺爺奶奶住的瓦房,叮當作響的紅旗牌單車,裊裊升起的炊煙......那段單純美好慢節奏的生活,都被青磚記載了下來。美好的童年生活呀,單純的讓人
懷念。
“新韻”酒瓶燈設計
主創設計:周浩明路琨
設計院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設計說明:這是一款以回收的舊酒瓶、舊PVC管、舊鋼管、舊毛線、曲別針、LED燈等為材料設計制作的實用吊燈。核心骨架由舊PVC管和廢舊鋼管呈螺旋狀穿插而成,PVC管也是分布電線的核心管道,細鋼管則為支撐分支。管線外圍用中國紅的舊毛線纏繞,起到統一兩種不同材質和裝飾的作用。以此構思方式,本設計還可以擴展成臺燈等一系列形式。本作品很好地體現出了可持續發展理念中“廢物利用”的環保概念。
線上山水
主創設計:呂楊赟
設計院校: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
指導老師:洪瑩
設計說明:該設計選用舊畫板、弦絲、釘子等為原材料,以不同顏色的弦絲,表達山靜水幽的景象,攜淡墨詩意,悠然前行。將江南層巒起伏的山川、煙波浩渺的河流以線的形式呈現,達到具有現代形式美感的創意家具陳設。
溯
主創設計:周正中
設計院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指導老師:周浩明
設計說明:作品《溯》的靈感來源于回想的力量。將廢棄物進行重構再生,同時賦予
其流動的曲面,借以說明時間流逝中激蕩著的回想旋律。重構的車輪骨架,粉色曲面
的圍繞,通過靜止的瞬間流動形態來重生早已廢棄的移動工具。重塑自行車的結構形態,
圓形輪胎的運動語義被靜止化,同時賦予其激蕩的粉色曲面,動與靜的結合,回想兩
種力量的結合,借以暗示時間流逝中的思憶。
苯源
主創設計:張子寒
設計院校:北方工業大學
指導老師:靳銘宇
設計說明:苯的產量和生產水平是國家石油化工發展的標志之一。本套設計的元素形式從苯環六邊形結構出發,采用苯分子軌道疊層的設計,結合冰裂紋的整體形態,展現由過度燃燒化石導致的全球變暖。面具分上下兩部分,可拆分并與服裝設計搭配出不同的方案。面具及服裝采用鐵絲,密度不同的鐵絲網,廢舊pvc板,糖紙等材料制作。
鱗光
主創設計:鄒鵬郭張錫
設計院校:中原工學院
指導老師:李紅葉
設計說明:燈具的原始材料是用過的廢棄紙杯和塑料勺子,我們利用熱熔膠將其拼接制作成樣式各異的壁燈和吊燈的外殼,將光源安置其中制作成燈。淺黃色的勺瓣做成燈具透光性比較好,而且發出的暖光更能讓人感到家的溫馨,而白色的紙杯壁燈散發出的冷色光芒則如同一輪皎月,更適合裝在書桌上方,不但美觀,而且能讓人更有工作狀態。所有的燈都以一種猶如鱗片排列的方式拼接而成,這讓燈光的層次感更加的豐富,也讓燈具更加的美觀。
重塑牙刷
主創設計:王文燕
設計院校:西南林業大學
指導老師:劉力夫
設計說明:牙刷,三個月就得更換一次,扔掉很可惜。牙刷刷毛柔軟細膩,有其他很多刷子沒有的優點。很多人會用牙刷刷東西,但牙刷很小,效率太低。而將多個牙刷拼合在一起將解決這一問題。該款刷子主要以廢棄牙刷為主,廢棄菜板為輔,進行設計再造。先將木頭挖出一個槽,再將刷頭嵌于槽中,組合多個牙刷刷頭,將其制作成一把刷毛柔軟細膩的刷子。可用于刷洗特殊材質的衣物。原本三個月就得廢棄的牙刷也重新煥發了生命力。
瓊枝玉架
主創設計:王天琦嚴海銳黃成
設計院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指導老師:孫靜
設計說明:該作品主要功能為衣帽架,外立面由葉片狀單元結構粘合而成,不規則的葉
片自由擠壓出了流體雕塑的外立面造型。內部添加LED光源提主要供室內氣氛的烘托效
果同時兼具夜晚輔助照明功能。交錯的葉片凝聚成的骨架在外觀上靈感來源于胡楊,象
征著環保之意。以模仿大自然生靈的造型,給室內家居帶來貼合自然的感覺,脫離鋼筋
水泥世界,也在呼吁大家更加注意植物的美麗,與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燈火可親
主創設計:王夢曉、趙夢華
設計院校:中原工學院
指導老師:李紅葉
設計說明:飛蛾尚且撲火,人們也更加向往光亮。該作品希望做一個可以親近的燈具,從兒童的角度出發,運用廢舊鐵絲及布料,設計了一套動物夜燈,采用各種動物形象來制作燈具,既可以在黑暗中給人以光亮,同時也可以作為一種玩具,可以在燈具空間中通過不同的材料和裝飾物品的更換來布置各種自己想要的場景。我們希望以此來幫助小朋友們開發他們的想象力。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jiaju.sina.cn/news/s/20190428/65281583665510482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