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服飾元素的杯子、小紅軍人物造型的剪紙擺件、紅色文化沙漏燈、婁山關景致明信片、婁山關“摩崖”夜燈音樂盒……
走進婁山關游客服務中心,在“遵義婁山關文創設計大賽”作品展示區,一件件別出心裁、獨具設計的作品,讓人感受到文化和創意發生碰撞所迸發出的無限魅力。
《婁山關小紅軍愛情故事》作者汪飄
01
到婁山關感受紅色文化
婁山關為黔北咽喉要塞,歷代為兵家必爭要地。1935年2月,中央紅軍長征二渡赤水,重占遵義,在此血戰關山,取得婁山關大捷。毛澤東寫下的《憶秦娥·婁山關》,讓婁山關名震中外。
婁山關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6年,匯川區啟動了婁山關AAAA級景區改造提升一期工程。同時,根據《憶秦娥·婁山關》詩詞題名打造“落虹梯霞、詞林碩望、長空云揚、雁鳴塔影、婁山雄關、曉霧晨霜、光風霽月、西風懷古、觀海聽濤、殘陽夕照”十景,開啟了集觀光覽勝、紀念教育、康體養生等為一體的婁山關文化旅游全新模式。
其中,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陳列館采用了國內為數不多的下沉式建筑風格,館內用自然的山水意境設計理念和現代聲光電技術,再現了80年多前紅軍在婁山關戰斗的情景。而婁山關詩詞館則通過人工湖面的打造、園林景觀的培育,營造了濃墨重彩的詩詞意境。
《婁山關油畫系列》物品作者陳佳菘
婁山關不僅因為婁山關大捷而載入史冊,更因為毛澤東的豪邁詩篇《憶秦娥·婁山關》蜚聲中外,為世人傳頌。為弘揚詩詞文化,將紅色文化與詩詞文化相結合,婁山關景區于2016年建造詩詞館,并于2017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
詩詞館展陳布展分為“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戰地黃花分外香”“雄關漫道真如鐵”“江山如此多嬌”“敢叫日月換新天”五大展區,以時間為主線,結合史實展現毛澤東同志一生中主要的詩詞作品。并通過幻影成像等現代信息技術,讓參觀者在接受藝術熏陶的同時,感受中國革命歷史,受到紅色文化教育。
此外,景區還新增《婁山關大捷》實景演出旅游項目,特邀電視劇《亮劍》總導演張前傾力打造。在離婁山關戰役舊址不遠的真實環境里,用寫實的藝術手法,再現1935年婁山關戰役硝煙彌漫的戰爭場面。
02
用創意產品凸顯文化內涵
銘記紅色歷史,創新融合發展。為全力打造以紅色文化、毛澤東詩詞文化為主線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去年9月下旬,由遵義市文體旅游局、匯川區人民政府主辦,匯川區文體旅游局、婁山關管理處、遵義市國家經濟開發區新興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遵義婁山關文創設計大賽”啟動。
此次大賽主題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追逐紅色足跡”,旨在通過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延伸文化觸角,抓住歷史亮點,打造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旅游景區,著力塑造革命圣地婁山關優質文化旅游品牌。并在“文創旅游+鄉村振興”脫貧戰略的引領下,帶動本地手工業發展,充分發揮紅色文化旅游市場經濟效益對貧困群眾的輻射作用。
大賽征集的作品類別有工藝品、文化用品、旅游紀念品、家居用品、裝飾品、體育用品、服飾、文創商鋪店面設計、形象展示等。要求設計作品須深入挖掘婁山關紅色文化內涵,體現文化要素和背后的故事,在展現紅色文化、長征精神的同時,賦有文化性、藝術性、創新性、實用性、收藏性、市場性和增值性。
大賽啟動后,利用3個月的時間面向社會廣泛征集作品。一大批熱愛文化文物旅游資源,從事文創產品設計、開發的專業設計人員、大專院校師生等參與其中,緊緊圍繞婁山關紅色文化、長征精神、毛澤東詩詞文化元素,設計相關文創產品。
截至2019年12月30日,主辦方共收集到概念作品63組162件,實物作品32組143件。作品從今年1月18日開始展出,原計劃1月31日結束展覽,但由于受到疫情影響,目前展覽工作正在持續進行。
與此同時,主辦方正組織相關專家對作品進行評審,專家組將嚴格按照規則說明,現場參觀實物組、概念組作品,從作品設計性、文化感、品牌性、創意性、商業性、實用性6個要點出發進行評審,評選出金、銀、銅獎,以及最佳創意獎、最佳人氣獎。
03
讓文化和創意迸發無限活力
當文化遇見創意,將會綻放一道道絢爛的光芒,創造一件件美好的作品。
“此次文創設計大賽以我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紅色文化為著力點,聚焦產學研資源,通過智慧眾籌方式,創作豐富、優質、契合婁山關實際的精品力作,從而提升婁山關景區和遵義紅色文化的知名度、美譽度。”匯川區文體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吳曉麗設計的《青巒——蠟染系列箱包》,將婁山關的壯闊地貌和貴州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蠟染工藝進行結合創作,表現出婁山關重巖疊嶂的風貌,同時以箱包作為設計載體可以更貼近人們的生活。
在汪文麗和李延寶的作品中,婁山關圖形設計源自毛澤東詩詞《憶秦娥·婁山關》的意境表現。其中,字體設計“婁山關”,運用墨色斑駁的肌理感以及沉靜懷舊的字體基調訴說了“婁山關上西風烈,戰士斗志正昂揚”的激戰情景。堅毅的字體設計說明也表達了新生代對長征精神的堅定信念。字體設計中,還考慮了婁山關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在筆畫中融合“朝陽”與“夕陽”元素,并加入了“云”的元素,主要表現婁山關山勢巍峨,常年云霧繚繞,彰顯婁山關獨特的魅力。
《婁山關1935》是由張春暉設計的,作品充分提煉出體現婁山關紅色文化的圖案,產品大多采用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文化產品為載體,看得見摸得著,不僅有利于消費者更深層次地了解婁山關,并且有利于紅色文化的傳播,讓游客走進來,文化走出去。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3978728927715128&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