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業工程類■
金獎——天地藝術館
項目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化龍橋瑞天路158號
設計單位:ENJOY DESIGN設計主創:郭捷
項目面積:1600平方米
重慶萬科天地藝術館包括藝術陳列與展示館(A館)、萬科品牌與項目體驗館(B館)和咖啡廳(C館)三個主要部分。
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
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
銀獎——層迭
項目地址:福建莆田萬達廣場金街設計單位:物上空間設計
設計主創:張建武、蔡天保
項目面積:110平方米
結構是組成空間的基礎構件,越小的空間,主要結構的位置對空間規劃的影響越大。
由于空間狹長,一到二層的層高過高又不能增加夾層,所以首先要面臨解決兩個問題:第一、保證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不讓空間顯得狹長;第二、樓梯的位置。然而把兩個問題重合起來看會發現樓梯的位置和動向成為設計重點。
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
銀獎——老糧倉的新生
項目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開福寺路南側設計單位:深圳市黑龍室內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主創:王黑龍
項目面積:1100平方米
糧倉X號位于長沙城北郊,是一座始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蘇式糧倉,由前蘇聯援華專家設計,于1951年底竣工,屬于長沙市第一糧食倉庫,也是當時全國較先進的糧食儲存庫房,采用了建國初期最好的“漢陽造”機制紅磚瓦,由最好的工匠以“梅花丁”砌筑法建造。
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
銅獎——眨眼女裝線下旗艦店
項目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建外SOHO東區設計單位:北京元道同和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設計主創:霍興海
項目面積:170平方米
眨眼女裝線下店本位于北京市CBD建外SOHO東區寫字樓底商,面積約170平米,上下共兩層,其中一層為設計師品牌服裝店,二層作為私人訂制區。在有限的空間內,設計師試圖用簡單的手法打造一個令人過目不忘的空間。
在空間的處理上,我們用輕薄的鋼板做了壓縮+拉伸,通過“壓+拉”一連貫的動作,我們獲得空間的張力,使人在空間中不再聚焦于“四壁”,視線受到鋼板邊緣走向的引導,獲得了“游走”的空間體驗。
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
銅獎——粉/中:盤子女人坊
項目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延安路涌金廣場5樓
設計單位:水木言設計機構設計主創:梁寧健
項目面積:1878平方米
整個攝影空間區域包括大廳入口、屏風區、攝影展區、服裝區、洽談區、半開放式空間、水吧臺等。設計元素上大片的使用了中式柱廊和現代金屬管,櫻花形裝飾片,古典燈籠,山水夾絲玻璃等。施工工藝上,我們采用不銹鋼重新度色,不銹鋼收口的上采用簡潔的方式使空間盡量保持干凈。粉色硬包布之間的布接縫處采用了5mm的金屬條來做壓條,同時比平面凹進去5mm,來強調墻面的方向感與立體感。
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
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
銅獎——大正鯤府銷售中心
項目地址: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設計單位:河南勵時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設計主創:秦麗
項目面積:700平方米
項目前期做為銷售中心使用,后期一層通過空間做為整個小區的入戶大堂使用,二層部分空間設置為一個開放空間,與居民生活有互動,成為共享場所、社區服務中心書吧小型音影空間配套使用,一次投入避免二次更改的浪費。
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中國室內丨2018第二十一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獲獎作品展示(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