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遼寧省“創新杯”未來飛行器設計大賽業余組入圍作品公示!首先恭喜以下十三個作品入圍業余組決賽,同時業余組作品網絡評選工作正式啟動,快來為你喜歡的作品投票吧!
投票截止日期8月15日23:00
1號作品:
“虎頭雕”垂直起降艦載機
作品簡介:
我國是個海洋貿易、能源進口大國,我們的海防、貿易和能源安全等需要海軍保障,所以要研發一種能在軍艦上垂直起降的艦載機在全球為我們商船護航。“虎頭雕”垂直艦載機采用嵌套升力風扇實現垂直起降,起飛時燃料消耗少,載重量大,對甲板無燒蝕,可在航母或軍艦上垂直起降。它能攜帶2枚大型反艦導彈,4個副油箱,若干空空和空地導彈,可為將來遍布各大洋的我國海軍護航編隊承擔防空、對海對陸打擊和反潛、反海盜及救援等任務。
2號作品:
追夢者
作品簡介:
該機將會承擔航母編隊攻勢防空、防御性防空、對海對陸打擊等任務。該機具備隱形、超音速巡航能力、超機動能力、超級信息優勢這四個特點,并且在現有第五代戰機的基礎上,進行根本性的突破,并且提升第五代航空發動機的使用以及低可偵測性技術全面運用,高機動性、先進航電系統、高度集成計算機網絡,優異的戰場狀況感知能力以及信息融合能力。特別的,它的容易維護性能進行了進一步的提升。通過對發動機與隱身、綜合航空電子系統和后勤保障的重大改進,將機動性、敏捷性、飛行性能、隱身性、信息融合、更好的態勢感知和能夠網絡作戰等完全結合,使它趨于完美。
3號作品:
第六代艦載電子干擾戰斗機
作品簡介:
根據未來的國際軍事發展,我們團隊設計的這架艦載機以第四代殲-15為模板,可以對艦載機的性能進行多用途開發。對其航母起降、隱身性能、戰斗性能進行了多方面的改善,并在其電子干擾方面進行添加創新,增強殲15的多用途性能以及整體戰斗能力,以此彌補中國航母艦載機數量較少的弊端,增強整體戰斗實力,以達到增強我國航母的戰斗力,滿足未來的軍事需求。
4號作品:
空刺艦載戰斗機
作品簡介:
本機采用飛翼布局且進氣口位于機身上方,保留機腹曲面光滑度,減小飛行阻力的同時增強隱身性能。采用無尾翼,后掠翼設計。后掠角23°,高速俯沖性能強悍。尾噴口采用二維錐形噴口,可以降低噴口氣體溫度,做到紅外隱身。將武器系統全部內置,機身噴涂隱身材料。機翼設計成成可折疊,采用雙軸旋轉折疊機構,且為了避免結構干涉和保證機翼的氣動外形不變,本機使用隨動口蓋。采用單發雙進氣道單尾噴口設計。
5號作品:
‘捕食者’艦載機
作品簡介:
捕食者艦載機不僅可以在航線上通過雷達進行監控周圍海域的情況,在遇到不可避免的突發性障礙物時,通過機身自帶的自主計算系統,提前做出應對,提高駕駛員和艦載機的安全性。且其機身內部具有大容量儲存非致命性、致命性載荷。其較大的推動裝置,可以讓艦載機在較大的承載情況下仍可以維持較高的飛行速率。且更長的翼展可以保證飛機飛行的穩定性,未來艦載機為了適應軍事需求和作戰環境,機翼為可折疊式以減少在航母上停放所占用的空間。這在未來可能存在的空戰、演練活動中具有了極大的優勢。
6號作品:
“風箏”艦載無人戰斗機
作品簡介:
現如今隨著5G的普及,遠程遙控作業實現可能。也許在將來6G、7G甚至8G…信息傳遞速度越來越快,未來遠程遙控作業或將成為常態。隨著我國量子通信越來越成熟,也許在將來能夠實現高速移動網絡與量子通信結合,再與戰機結合,打造信息安全可遠程遙控作業戰機,進而搭建一套完整的衛星-地面基站-航母艦群-各戰機的體系。本團隊設計一無人艦載機——“風箏”,具有高速、高機動性等特點的同時,小巧節省航母空間。
7號作品:
“鎮海”一號艦載機
作品簡介:
我們設計的“鎮海”一號艦載機的出發點是作為我國的第四代艦載機“殲15”的后繼機型。其是一款單座雙發型的第五代航母艦載機,采用了三角翼型,與傳統機型相比,其增加了鴨翼,取消了尾翼,將垂尾外移至機翼兩端,整體采用了翼身融合的設計理念。這些設計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和隱身戰機的設計要求,增強了機動型的同時保證了隱身性。戰機采用三元矢量發動機,起降方式采用電磁彈射技術。
8號作品:
“空鷹”高性能艦載
作品簡介:
“空鷹”高性能艦載機秉承著高機動、全天候、起降要求低、作戰半徑大、載彈量多、隱身性能高的設計理念,它將會全面提升海軍航母編隊的作戰能力。其主要創新點如下:1.垂直起降2.折疊式機翼3.無垂尾設計4.封閉式旋轉彈倉5.串聯式三翼面氣動布局6.高機動性7.人工智能操控系統8.全域作戰9.高度隱身10.超音速巡航。
9號作品:
機載激光戰斗機
作品簡介:
該六代艦載戰斗機采用了無人無垂尾前掠翼設計,隱身性能優異,失速速度小,通過矢量推進增加飛機的可操控性,機身前部搭載的激光武器除擊毀來襲導彈和戰斗機外還可以有效應對高超聲速武器和蜂群無人機。噴氣發動機帶動發電機對鴨翼和機身內部的電容供電,電容向激光器放電,產生激光脈沖。起飛前由地面設備向電容充電,電容供電電機,可以獲得額外推力,縮短起飛距離。機腹內置的彈倉可以容納兩枚空空導彈,以應對超視距空戰。
10號作品:
“凌云”號艦載戰斗機
作品簡介: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雙航母時代,艦載機作為決定航空母艦作戰能力的關鍵性因素,能否進一步研制出具有執行空戰以及對敵進行地(海)攻擊等不同戰斗任務的艦載機,對于我國顯著改善航母編隊的戰場環境適應性以及使用靈活性具有重大的意義。基于此,我們團隊設計的“凌云”號艦載機定位于第五代戰斗機,出發點是作為第四代艦載機“殲15”的后繼機型,其可以承擔逐行編隊防空、奪取制空權、突擊敵方海上和陸上目標等多種作戰任務。
11號作品:
“獅龍”多功能艦載機
作品簡介:
根據甲板空間較小的原因,我們采用可折疊機翼,在甲板上停放時,可有效的節省空間,以停放更多飛機。采用隱身設計,并且將彈倉內置,取消垂尾,以提升隱身性能。航母上跑道較短,為實現短距起降,我們設計了長條形機翼。“獅龍”多功能艦載機既可以作為戰斗機奪取制空權,對敵方飛機進行殲滅;也可外掛炸彈,進行遠程打擊和轟炸;并且可作為電子干擾機,負責對各種目標進行電子干擾破壞。
12號作品:
雷霆泰坦——前瞻第六代艦載戰斗機的業余組設計模型
作品簡介:
“雷霆泰坦”作為第六代艦載戰斗機的一種,其能夠實現在各種環境下作戰,機內各系統由總計算機系統主控所有測試資源,采取了終端主控制,人工輔助控制,AI風險控制的“三控”體系。由4臺超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提供動力,機頭處可實現打開與閉合,打開時可發出攜帶定向巨大能量的高亮度強激光束對作戰目標實現打擊或摧毀。可承擔航母編隊攻勢防空、防御性防空、對海對陸打擊等諸多項重大任務。
13號作品:
變掠翼艦載戰斗機—“徽”
作品簡介:
變掠翼艦載戰斗機不僅可以解決不同設計點氣動布局的矛盾、改善飛行器的多功能性,還可以縮短跑道起飛距離、增大航程并且提高其經濟效益和作戰功能。除此之外,其具備多種世界前沿的裝備與技術,飛機的上置進氣道使得機身的寬度大幅度減小,提高了自身的高速性能;電子對抗吊艙使其具備一定的電子對抗能力,避免地對空導彈的襲擊;多種導彈配合裝備,使其可以應對多種環境下的空戰,執行多方面的任務極大的增加了其實用性。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www.sohu.com/a/211297115_80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