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大學設計學院“2019·愛你依舊”畢業設計作品展已經正式開始展覽啦,就在江漢大學美術館、美術學院美術館、設計學院教學樓中庭、設計學院教學樓四樓小展廳。
江曉藝為不能來到現場觀看展覽的朋友們準備了“微展覽”版塊,曉藝會將設計學院各個專業的部分畢業設計作品在官微上進行推送哦,記得多多關注!
平面設計專業
/部分作品欣賞/
微展覽|“2019·愛你依舊”畢業設計作品展②:平面設計專業
▲陳文樂《趁熱涼茶研究所》
““生命源于水,健康源于涼茶”,廣東涼茶是中國傳統涼茶文化的代表。涼茶是廣東、香港、澳門地區民間常用復方或單味土產草藥煎熬而成的飲料,它“既不涼、也不是茶”。
趁熱涼茶研究所是為弘揚涼茶文化而存在,以廣州市市花——木棉花,為設計主導元素,創作出有關涼茶的品牌VI設計、包裝設計以及書籍設計。在產業高速發展的今天,涼茶作為中華藥茶文化的組成部分,保護和發揚涼茶文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所謂“傳承有原則,涼茶要趁熱”。
微展覽|“2019·愛你依舊”畢業設計作品展②:平面設計專業
▲陳慧珍《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研分析及視覺設計》
“因為畢業設計第一次接觸到那么多的空巢老人,深切體會了他們目前的處境,我也收獲了許多。在自己作品里滲入了對社會的觀照、人性的解讀,我覺得不僅是完成了一次畢業設計,更是從中獲得了一次品德的升華。
關愛空巢老人生活,引起全社會關注,在傳播意義上解決問題。子女回歸家庭,不僅是老人的訴求,也是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關愛空巢老人是全社會無法回避的責任,我們可以把這份關愛送給空巢老人們,給這樣一個弱勢群體,更多的關注與關心,希望所有的老人都可以安享晚年。
微展覽|“2019·愛你依舊”畢業設計作品展②:平面設計專業
▲江旭盈《外國人在中國生存指南》
“書籍分別用紅色代表“文字引起的歧義”和綠色代表“文化引起的歧義”,選取較為常用的32個在中國“約定俗成”的中文詞語意思做出相應解釋。
書籍以4個外國留學生為主人公并以他們日常生活情景,對這32個詞語作出相應的插圖解釋便于理解,每個詞語都會有原意和日常多種用法;書籍是以手賬本的形式展現,更加方便閱讀和學習,并在書籍后放有筆記本便于記錄。
微展覽|“2019·愛你依舊”畢業設計作品展②:平面設計專業
▲楊茜《北極通告》
“以一本環境調查書籍和七本動物別冊的設計,客觀呈現北極氣象及生態環境在人類活動下的巨大變遷,從而達到喚醒人們正視全球變暖的意識,開始低碳生活保護環境。
希望大家了解到人類活動對極地造成的影響和北極冰蓋融化的可怕后果。我們一定要重視生態保護,關注極地瀕危動物植物的生存繁衍,關注地球未來。
微展覽|“2019·愛你依舊”畢業設計作品展②:平面設計專業
▲唐靖《孤獨出口》
“我們生活在一個孤獨的時代,孤獨將每個人都裝進瓶子里,我們需要尋找一個出口,傾倒這份情緒,從而審視自我、完善自我。從孤獨的不同心理現象來進一步了解孤獨這一情緒,讓人們對自己的人生產生思考。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用不同的心理現象視角“為孤獨正名”,關注孤獨情緒的積極作用,引導大家正確的認識孤獨情緒,為每個裝在瓶子里的自己找到出口,探討發現孤獨情緒對個體內在的整合有著重要的意義。
微展覽|“2019·愛你依舊”畢業設計作品展②:平面設計專業
▲侯亞楠《勿學無術》
“寒窗苦讀十二載,好不容易擠進了象牙塔。初入大學,除了對未來的校園生活充滿憧憬外,也會面臨諸多選擇。其實,大學四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這么有限的時間里如果你大學四年混過去,你會喪失掉什么?
大學四年,你走的每一步都在成就你,每一場虛度也都由你自己負責。沒有誰的成就或不同尋常是不需要付出青春努力的。
微展覽|“2019·愛你依舊”畢業設計作品展②:平面設計專業
▲陳琦《民間信仰體系》
“在文創的大前提之下,以四靈八仙祥瑞合字新年禮、“道”文創系列衍生產品、《天官驟降計劃》、道教圖形圖案文字解略四個部分詮釋主題。
文創產品設計以傳統文化內容為主要載體,每個文創物品都結合了一個相關的故事點,以達到文化與載體的契合,系列文創及新年禮針對精準的定位各顯意趣,在商業實驗中深受受眾喜愛。
微展覽|“2019·愛你依舊”畢業設計作品展②:平面設計專業
▲趙云濤《她和他》
“畢業設計中《她和他》的創作來源于自己和女友度過的時光,從高中到如今一直陪伴在彼此身邊,提筆畫下回憶里又傻又甜的經歷時心里又暖又莊重。書中結合傳統成語,將情侶生活中各種有趣的時刻呈現,記錄下我們生活腦洞的瞬間,也紀念我們至此五年的愛情故事,希望給書前的大家帶來會心一笑。
《他和畫》集中收納了自己大四的繪畫作品,回頭看看會發現在畫畫中獲益良多,每個角色和場景都有不同的創作原因和思考角度,一點一滴的思考和堅持帶來了水漲船高的進步,也希望大家喜歡和關注。
微展覽|“2019·愛你依舊”畢業設計作品展②:平面設計專業
▲劉再菊《斜杠青年正流行》
“我們處在一個多元化的時代里,多元意味著包容性和無限性。在這飛速發展的社會,每天都有新事物涌現,導致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空前旺盛。因此工作大環境的變化對我們每個人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斷自我拓展中,“斜杠”變成了一種必要的工作能力。
微展覽|“2019·愛你依舊”畢業設計作品展②:平面設計專業
▲謝杰《筷哉》
“筷子是古老的東方文明代表,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筷子稱謂由來、使用方法與禁忌等構成了獨特的筷子文化。我們中國是筷子的發源地,卻很少提出對筷子文化的傳承與推廣措施。一雙筷子中隱含的中國傳統文化和使用筷子的禮儀逐漸被人們淡忘或忽視。
我的畢業設計將筷子與中國印章概念相結合,集實用性與趣味性為一體,通過古裝書籍的裝幀方式、超現實表現的插圖、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版面設計等系列視覺語言把筷子的文化呈現出來,引導人們了解中國筷子深厚文化背后所蘊含的精神意蘊。
微展覽|“2019·愛你依舊”畢業設計作品展②:平面設計專業
▲李京蔓《心理FM》
“今天,90后已成為職場的中堅力量,但伴隨著生活、工作壓力增大,他們長期處于精神高度緊張狀態,卻又得不到應有的調適,久而久之,必然會導致焦慮不安、抑郁癥、精神障礙等心理問題和疾病。
我的畢業設計以主題酒館作為載體,對療傷的酒包裝、治愈餐單、匿名故事投放箱、治療指南等進行有創意的視覺設計,夸張的表情,撞色的處理,趣味的包裝形式……通過設計給消費者提供心理寄托,以此達到緩解都市心理問題的目的。希望“都市心理病”這個話題能夠得到大家的重視,而不是選擇隱藏。
微展覽|“2019·愛你依舊”畢業設計作品展②:平面設計專業
▲方藝珍《十二時辰》
“《十二時辰》書籍設計,全書分為12冊,每本冊子從正面看白色部分都是作息好的一面,而從反面看黑色部分則是作息不規律的現象。每個小冊子都有一頁特殊頁面,次用包背裝來表達每個器官都有兩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其中的圖形設計則是用趣味的圖形寓意,根據每個器官容易引起的病變,進行創作。
運用新穎的方式讓年輕人認識中國傳統十二時辰。衍生品設計——月歷,根據一天中的十二時辰所對應的一年中的十二個月得以靈感,運用月歷上月份的數字跟時鐘上的數字同構的形式,將月歷與時鐘結合在一起。
微展覽|“2019·愛你依舊”畢業設計作品展②:平面設計專業
▲王玥《一隅》
“這是一個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且有人情味的設計作品。插畫的內容主要來源于自己在生活中記錄的一些日常小事,記錄最真實自我的想法及感受。如果眼前發生的一些美好事物,可以認真去感受、感動,也是一種治愈;也鼓勵那些不太會表達自我的人以及不善于去發現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人們。
能通過自己的方式去表達真實的感受,去善于發現日常生活中細碎卻也美好的事。慢下來,去感受生活。最后像品牌SLogan說的那樣:“日常不尋常,生活有一隅?!毕M總€人都找到屬于自己的“一隅”。
http://www.shejijingsai.com/2019/04/182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