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康在羅馬游歷時,參觀古羅馬的卡拉卡拉浴場,高大的拱券穿過歷史的長河,矗立在康面前,他心中不禁泛起疑問:“容納一個人的身高3米就夠了,為什么這些浴室建到了30米高?”后來康在與學生的對談中是這樣回答這個問題的:“容納人的身體,只需要3米高就可以了;而容納人的精神,需要30米高的空間。”這個說法雖然有些浪漫主義的色彩,但還是揭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對于空間的需求從來不會止步于滿足基本功能使用,我們總是希望在空間中融入更多精神上的追求。
▲卡拉卡拉浴場遺址照片任浩/攝
提出三院空間改造競賽設想的根源,其實就是作為建筑師的我們,常年挑剔的設計著別人的空間,而對自己工作的空間卻采取了一種避而不談或者默默忍受的狀態,這種長期的精神分裂的狀態渴望得到修復。因為三號樓設計時間久遠,上次裝修也已經是多年以前的事了,陳舊的設施和雜亂的空間一直緩慢地折磨著所有人。雖然工位數夠用,工作依舊能夠運轉,但是很難在工作空間中獲得幸福感。而在現在這種經濟形勢下,能盡量讓建筑師在一個能夠心情愉快的空間中工作,可能是我們為數不多的能夠自己決定的事情了。
▲建筑三院辦公空間現狀照片
在經濟下行的新常態下,我們可能不再去追求規模、速度。三院現在的辦公空間,未來將能夠容納除了工位以外的其他需求,這些空間不能直接用于生產,但對于提高建筑師們對工作的熱情,對學習的熱情和對生活的熱情卻十分重要。馬巖松在一席的演講時曾經駁斥過這樣一種看似正確的固有觀念:“形式不重要,內容才重要。”作為建筑師的我們,其實非常清楚形式是多么重要。人們對于空間幸福感的獲取,有多么大的程度上和建筑空間的顏值相關,其實看看每個人對于自己家里盡可能的裝修就知道了。
原文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mW6byfnCtywL2F_Rmqtk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