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之險在慕田峪,慕田峪之險在箭扣”。慕田峪長城向西過了牛角邊,正北樓,油簍頂之后,有一段長城,遠看其形狀猶如一張仰放的弓,最低山口處正如射箭拉弦時手握的扣,因此,這段長城就被人們叫成了“箭扣”。
長城箭扣段始建于南北朝時期的北齊,修補于唐代末年,改建擴建于明朝。其建筑特點是于北京天然屏障——軍都山南緣陡峭的山脊線上。近20個敵樓和樓臺吻于地勢之參差,按其功能之有別,依山脊之走向。其造形各異,體量大小不一,風格迥然不同,建材多樣、施工精細,兼有藝術加工,有些略以著色,保留至今。長城箭扣段沿山脊線之延伸,依山勢之險要,取堅實之材,巧妙之壘砌,著色之雄渾,構筑形體之精巧且剛毅,其姿其態之秀美堪稱長城各段之首。
在箭扣處的長城,是在兩側為深達數十米的懸崖峭壁的山脊上通過。其中一處山脊存在深深的斷口,于是用兩根粗鐵梁橫架在斷口之上,長城則在鐵梁上凌空而過,形成長城凌空而過的奇觀。
在箭扣和正北樓之間的長城,沿著兩側陡立深達數十米的懸崖山脊延伸。此段長城也較其它地段狹窄,僅約3尺。一塊巨石突立在狹脊之上。在這里,長城被巨石隔開而不連續。若要從巨石的這一側到另一側,必須從巨石上爬過去,因此,被當地百姓稱為“萬人摳”。
融景是箭扣段長城的主要景觀。該段長城的山脊線上分布著由于地層斷裂、抬升和石灰巖、花崗巖風化節理使山勢參差崢嶸、跌宕起伏、連綿不斷。長城沿山脊線忽而直插云天,忽而飛躍深谷,驚險至極。將不同的地貌景觀清晰勾畫,使之進一步強化和升華。峻嶺陡崖因長城墻體的攀建而更險峻,群峰之巔的敵樓虎距俯控而威鎮四野八方,烽猴墩臺遙相呼應。長城兩側山麓,春之萬物具蘇,新芽吐綠,生機昂然,山花爛漫,次第開放,爭奇斗艷。夏之群峰疊翠,萬木競秀,枝繁葉茂,處處綠蔭蕭蕭,香氣逼人。秋之層林盡染、各色干鮮果品掛滿枝頭,滿目琳瑯。倚山墜谷,高大喬木林冠隨風搖曳,各種花朵以其色、香、姿、簇季相展容賣俏。古樹和藤類巧撥林海松濤。冬之白雪皚皚,蒼松挺拔,山舞銀蛇,白雪隨山勢奏變,蘊含“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的滄桑雄渾秀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