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景區位于磨石口景區以東,擦石口石刻群以北至玉石樓長城周邊的區域,景區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
擦石口長城,自明代萬歷年間建成以來,就是著名的險關要塞。在明代,這段長城隸屬昌平鎮管轄,除抵御外侵,還同時起到拱衛帝陵的作用,因此修得特別高大堅固。
在擦石口長城上,遠遠的就可以望見一段“半截子長城”,自西北向東南方向延伸,因為走向自高而低,就像耷拉在山脊之上,當地人俗稱“耷拉邊”。但這段長城向東南方向僅延伸了1000米,就戛然而止了。從地勢上看,耷拉邊兀自向長城防線之內延伸,似乎與抵御外侵的功能并不存在任何的關聯。因此,這段長城又被冠以“錯長城”、“修錯邊”的稱謂。
耷拉邊長城還有“玉石樓”、“文字磚”兩個鮮明的特點。
1000米的耷拉邊長城上的敵樓,從建筑結構和設施上看,均是功能完善、地位重要的敵樓。其中有兩座規模大小基本相同,但用材與絕大部分長城敵樓不同:樓基、拱門、箭窗、臺階都由白色大理石建成,因此當地人把第一座地勢更高的敵樓形象地稱之為“玉石樓”。
耷拉邊長城上的另一奇觀,就是分布在箭孔、城墻上的文字磚。進入耷拉邊的前三百米范圍內,兩邊城墻上隨處遍布著文字磚。經過四百余年的風雨洗禮,大部分戳印著“左部”、“中部驗訖”等名號,清晰可辨。
這些,都說明耷拉邊長城是施工嚴謹的一段長城。